金刚经常识网
标题

第五十九卷 阿毗昙毗婆沙论

来源:金刚经常识网作者:迦旃延子 造时间:2019-06-25 20:09:20
第五十九卷 阿毗昙毗婆沙论使犍度十门品第四之六二法有漏法无漏法。问曰。何故作此论。答曰。欲止人见显智希有故。广说如上。复有说者。所以作论者为止并义者意故。如摩诃僧祇部说。佛身一向无漏。问曰。彼何故作此说。答曰。彼依佛经。佛经说如来于世间生世间长。而出世间。不为世间所染。彼作是说。佛若出世间。不为世间

第五十九卷 阿毗昙毗婆沙论

使犍度十门品第四之六

二法有漏法无漏法。问曰。何故作此论。答曰。欲止人见显智希有故。广说如上。复有说者。所以作论者为止并义者意故。如摩诃僧祇部说。佛身一向无漏。问曰。彼何故作此说。答曰。彼依佛经。佛经说如来于世间生世间长。而出世间。不为世间所染。彼作是说。佛若出世间。不为世间所染。则知佛身一向无漏。为止如是说者意。亦明佛身是有漏。若佛身是无漏者。无比女不应于佛身生爱心。余广说如杂揵度。云何有漏法。答曰。十入二入少分。谓意入法入。云何无漏法。答曰。二入少分。谓意入法入。问曰。何故名有漏法无漏法耶。答曰。若法能增长有是有漏。与此相违。是无漏。复次若法能令有相续。能增长生老病死。是有漏。与此相违。是无漏。乃至广说。若法堕苦集谛。是有漏。与此相违。是无漏。尊者和须蜜说曰。云何有漏相。云何无漏相。答曰。从有漏生。是有漏相。不从有漏生。是无漏相。复次能生有漏相。是有漏。不能生有漏相。是无漏。尊者佛陀提婆说曰。若处所能生漏。是有漏相。若处所不能生。漏是无漏相。

二法。有为法无为法。问曰。何故作此论。答曰。为止人见为显智希有。广说如上。云何有为法。答曰。十一入。一入少分。谓法入。云何无为法。答曰。一入少分谓法入。问曰。何故名有为无为法耶。答曰。若法有生灭。有因。有有为相。是有为法。与此相违。是无为法。复次若法属因属缘属所作属和合者是有为法。与此相违。是无为法。复次若法为生所生。为住所住。为老所老。是有为法。与此相违。是无为法。复次若法行世。能聚果。能知缘。能所作。是有为法。与此相违。是无为法。复次若法堕世。在阴。是苦相续。有前后。有上中下。是有为法。与此相违。是无为法。尊者和须蜜说曰。云何是有为相。答曰。世相阴相。是有为相。云何无为相。答曰。非世相非阴相。是无为相。尊者佛陀提婆说曰。若以众生故。有生灭者。是有为相。若不以众生无生灭者。是无为相。

三法。过去法未来法现在法。云何过去法。答曰。过去五阴。云何未来法。答曰。未来五阴。云何现在法。答曰。现在五阴。问曰。何故作此论。答曰。为止并义者意故。如譬喻者。作如是说。世是常。行是无常。行行世时。如物从器至器。犹如多人从一舍至一舍。诸行行世。亦复如是。为止如是说者意。亦明行即是世世即是行。是故四大揵度。作如是说。世名何法。答曰。说行之言。复有说者。所以作论者。为止言无过去未来于世中愚说现在是无为法者意故。亦明过去未来是实有相。若无过去未来者。则无成就不成就。如第二头第三手第十三入。无有成就不成就者。若无过去未来。则无成就不成就。若有成就不成就。则知必有过去未来是实有相。若言无过去未来。则应如是说。彼过去。若现在时造因。彼果当言在过去。当言在未来。当言在现在耶。若在过去者。应言有过去。不应言无过去。若言无过去。是事不然。若言在未来。应言有未来。不应言无未来。若言无未来。是事不然。若言在现在。则因果共俱。若因果俱者。则违偈说。如说。

作恶不即受不如乳成酪

愚蹈灰底火不即时烧足

若果不在过去未来现在则无果。若无果则无因。如第二头第三手第六阴第十三入。若有因果。不在过去未来现在者。则是常。如无为法。若果在现在时。彼因当言在何处。为在过去。为在未来。为在现在。若在过去。亦如上说。若在未来。亦如上说。若在现在。亦如上说。若不在过去未来现在则无因。若无因则无果。如第二头第三手第六阴第十三入。若有因果。不在三世者。则应是常。如无为法。复次若无过去未来者。则无出家法。如偈说。

若说无过去则无过去佛

若无过去佛则无出家法

复次若无过去未来者。则常妄语。如偈说。

若说无过去而言有腊数

则是一切时而常故妄语

复次若无过去未来者。则无现在。所以者何。以有过去未来故。施设现在。若无三世。则无有为法。若无有为法。亦无无为法。所以者何。以有有为故。则施设无为。若无有为无为法。则无一切法。若无一切法。则无解脱出离。欲令无如是过故。说过去未来是实有相。是故为止他义欲显己义。亦欲显法相相应义故。而作此论。问曰。世体性是何。答曰。过去五阴。未来现在五阴。此是世体性。乃至广说。已说体性。所以今当说。何故名世。世是何义。答曰。去义是世义。问曰。诸行不来不去。若来者则不去。若去者则不来。若来者则来处应空。所以者何。从彼处来故。若去者则妨碍去处。所以者何。去至彼处故。是故尊者和须蜜。说如是偈。

诸行无来相以诸刹那故

而无有去相亦无有住者

若行无来去。云何有三世耶。答曰。以所作故。若诸行无所作。是名未来。若有所作。是名现在。若所作已灭。是名过去。若眼未见色。是未来见色。是现在见色。已灭是过去。问曰。若然者。现在彼分眼。云何有所作。答曰。以作相似因故。若不现在前。则不与未来者作相似因。若现在前。则与未来者作相似因。乃至意亦如是。如色未作障碍是未来。若作障碍是现在。若作障碍已灭是过去。如受未生是未来。受若生是现在。受若生已灭是过去。受乃至想行识亦如是。复次若法未取果与果是未来。若取果与果是现在。若取果与果已灭是过去。复次若法不取不与。依果报果。是未来。若取依果报果未与者是现在。若取依果报果已灭是过去。复次若法未与相似因一切遍因是未来。若与是现在。若与已灭是过去。复次若法未生未灭是未来。若已生未灭是现在。若生已灭是过去。未生未坏。已生未坏。已生已坏。未生未离。已生未离。已生已离。说亦如是。复次若法未作三有为相是未来。若已作一今作二是现在。若已作三是过去。复次若法未作四缘是未来。若作四缘是现在。若作四缘已灭是过去。复次若法与三世作因是过去。若与二世作因是现在。若与一世作因是未来。复次若法是三世果是未来。若是二世果是现在。若是一世果是过去。复次以过去未来故。施设现在。不以现在施设现在。以无第四世故。以过去现在故。施设未来。不以未来施设未来。以无第四世故。以未来现在。施设过去。不以过去施设过去。以无第四世故。诸过去所有。色所有耶。答曰。或是过去所有非色所有。乃至广作四句。过去所有非色所有者。过去四阴是色所有。非过去所有者。未来现在色所有。过去所有亦色所有者。谓过去色所有。非过去所有非色所有者。谓未来现在四阴所有。及无为所有。如色作四句。乃至识亦作四句。如过去作五四句。未来现在。亦作五四句。是则有十五四句。若色所有。尽是方方分所有耶。答曰。若是方方分所有。尽是色所有。颇有色所有非方方分所有耶。答曰有。过去未来色。现在微尘。及无作色。若受所有。彼尽非方方分所有耶。答曰。若受所有。尽非方方分所有。颇非方方分所有非受所有耶。答曰。有。想行识所有过去未来色。现在微尘。无作色。及无为法所有。如受想行识说亦如是。诸所有色。尽障碍耶。答曰。若障碍者。尽是色所有。颇有色非障碍耶。答曰。有。过去未来色。现在微尘及无作色。诸所有受。尽觉耶。答曰。若觉尽是受。颇有受非觉耶。答曰。有。过去未来受。如受。想行识说亦如是。问曰。为已生生。未生生。若已生生。云何诸行非还转耶。若未生生。云何诸行非本无而有耶。答曰。应作是说。以事故已生生。以事故未生生。以事故已生生者。诸法本住自体相故生。以事故未生生者。一切未来法。是未生法故生。问曰。为世生。为世中生。若世生者。云何不一法生时一切法生。若一法生一切法生者。则坏世。若世中生者。云何非行异世耶。答曰。应作是说。以事故世生。以事故世中生。以事故世生者。一刹那生时。即是世故。以事故世中生者。于未来世中。一刹那生。余刹那未生故。问曰。为彼法生即彼法灭耶。为余法生余法灭耶。若彼法生即彼法灭者。未来法生。即未来法灭耶。若余法生余法灭者。色生受灭耶。答曰。应作是说。以事故彼法生。即彼法灭。以事故余法生。余法灭以事故。彼法生彼法灭者色生即色灭乃至识生。即识灭。以事故余法生余法灭者。未来世生。现在世灭。问曰。为自分生。为他分生。若自分生者云何非本无自分而有自分。本无物体而有物体。若他分生者。云何法不舍自体。答曰。应作是说。不自分生。亦不他分生。然如其法体。生已而灭。问曰。未来世减。过去世增。云何不施设二世有增减耶。尊者和须蜜说曰。为增计数过去未来世有增减不。若不增计数过去未来世。何故言过去未来世有增减耶。复次过去未来。无量无边。不说有增减。譬如于海。取百千瓶水不减。投百千瓶水不增。以海水无量故。彼亦如是。复次未来法未生未灭故不减。过去法生已灭故不增。复次未来法未生不坏故不减。过去法生已坏故不增。复次未来法未生未离故不减。过去法生已离故不增。尊者佛陀提婆说曰。若法行世者。何不说有增减。但法因缘和合故生。因缘离散则灭。问曰。过去未来。为有积聚。如现在墙壁树木山岩等。为散在处处。若积聚者。云何施主所作。不唐捐其功。云何不有方所。云何不是常。云何不现见。若散在处处者。云何说有过去。王名善见。城名拘奢跋提。讲堂名善法。亦说。有毗婆尸佛乃至迦葉佛。云何说有未来。城名鸡头。未来佛名弥勒。云何施设宿命智。观过去事。愿智观过去未来事。云何非本无今有已有还无。答曰。应作是说。或有说者。积聚如现在墙壁等。问曰。若然者。云何非檀越所作不唐捐其功。答曰。以他见故。若彼不修功不现。修功则现。问曰。云何不有方所。答曰。若有方所。复有何过。云何非是常耶。答曰。以有刹那无常故。何故不现耶。答曰。若未为五识身作境界则不现。若已作则现。评曰。应作是说。现在者是积聚。未来过去者。散在处处。所以者何。在法数中故。问曰。若然者。云何说有过去。答曰。说过去。如本现在时。云何说有未来。答曰。如未来当现在时。云何宿命智愿智境界过去。答曰。如其所更故。譬如曾所更字。次第立句。以显明义。如是彼次第念曾所更事。生于智见。云何愿智境界未来。答曰。如过去现在比相故知。犹如农夫。以比相故知。云何非本无今有已有还无。答曰。此则不能通。萨婆多中。有四种论师。一说事异。二说相异。三说时异。四说异异。说事异者言。法行世时事异体不异。譬如金银器。破已更作。虽形有异。其色不异。亦如乳成酪时。香味虽异。其色不异。如是未来法。至现在时。虽舍未来法。不舍其体。现在法至过去时。虽舍现在法。不舍其体。说相异者言。法行世时。过去法。有过去相。非不有未来现在相。未来法有未来相。非不有过去现在相。现在法有现在相。非不有过去未来相。如人爱一女色。于余女色。非不有爱。彼亦如是。说时异者言。法行世时。以时异故。生于异名。非其体异。譬如算筹。初下名一。一转名十。复转名百。如是至千万。算筹是一。转其处故。有种种名。彼亦如是。如是说世者。名不娆乱。说以所作故。便有三世。若法未有所作名未来。已作名现在。所作已灭名过去。说异异者言。法行世时。以前后故生异名。犹如一女。亦名为女。亦名为母。以其有母故名女。以其有女故名母。如是法行世时。以前后生于异非时异体异。如是说者。则名娆乱。所以者何。一世则有三世。过去世有三世。过去前后二刹那。名过去未来过去中刹那。名过去现在未来世亦如是。问曰。何者是。萨婆多中四大论师。第一名达摩多罗。第二名瞿沙。第三名和须蜜第四名佛陀提婆。

三法。善法不善法无记法。云何善法。答曰。善五阴。及数灭。云何不善法。答曰。不善五阴。云何无记法。答曰。无记五阴。及虚空非数灭。何故名善不善无记。广说如不善品中。

三法。欲界系法色界系法无色界系法。云何欲界系法。答曰。欲界系五阴。云何色界系法。答曰。色界系五阴。云何无色界系法。答曰。无色界系四阴。何故名欲界系色界系无色界系法。广说如上。

三法。学法无学法非学非无学法。云何学法。答曰。学五阴。云何无学法。答曰。无学五阴。云何非学非无学法。答曰。有漏五阴及无为。何故名学无学非学非无学。答曰。以无贪道学断贪故名学。以无贪道不学断贪名无学。所以者何。先已学故。与此相违。名非学非无学。无恚无痴。说亦如是。复次以无爱道学断爱。彼非爱体是学。以无爱道学断爱。则遮无学道。体非爱者。则遮世俗道。以无爱道不学断爱先已学故。体非是爱是无学。以无爱道。不学断爱。则遮道体非是爱则遮世俗道。与此相违。是非学非无学。复次学断烦恼学见真谛是学不学断烦恼先已断故不学。见真谛先已见故是无学。与此相违。是非学非无学。复次学断二求。谓欲求有求。学断二求。欲满一求。谓梵行。求是学不学。断二求。先已断故不学。满一求先已满故是无学。与此相违。是非学非无学。复次若身中有烦恼得。亦有无漏法可得。学断烦恼是学。若身中无烦恼得。有无漏法可得。不学断烦恼是无学。与此相违。是非学非无学。复次不离爱有无漏法可得。学断爱。是学。已离爱有无漏法可得。不学断爱。是无学。与此相违。是非学非无学。复次见道修道所摄是学。无学道所摄是无学。三地三根说亦如是。复次若无漏法。若五种人身中可得者是学。五种人者。谓坚信坚法信解脱见到身证是学。若无漏法二种人身中可得是无学。二种人者。谓时解脱不时解脱。与此相违。是非学非无学。复次若无漏法七人身中可得。是学。七人者。谓四向住三果人。若无漏法一人身中可得。是无学。一人者。谓住一果人。与此相违。是非学非无学。复次若无漏法十八人身中可得是学。若无漏法无学人身中可得是无学。与此相违。是非学非无学三法。见道断法修道断法无断法。云何见道断法。答曰。若法坚信坚法行诸忍断。彼是何耶。答曰。见道所断八十八使。及相应法。从彼起共生法。是名见道所断法。云何修道断法。答曰。若法学见迹。以修道断。彼是何耶。答曰。修道所断十使。及彼相应法。从彼生身口业共生法。不染污有漏法。是名修道断法。云何不断法。答曰。无漏法。问曰。何故名见道断修道断无断法。答曰。广说如上。

四谛。苦谛集谛灭谛道谛。问曰。何故作此论。答曰。此是佛经。佛经说四谛。苦谛乃至道谛。佛经虽说四谛。而不广分别。佛经是此论所为根本。今欲具分别故。而作此论。问曰。谛体性是何。答曰。阿毗昙者。作如是说。五取阴是苦谛。有漏因是集谛。数灭是灭谛。学无学法是道谛。譬喻者作如是说。名色是苦谛。烦恼业是集谛。烦恼业尽是灭谛。定慧是道谛。毗婆阇婆提。作如是说。八苦相是苦是苦谛。余有漏法是苦非苦谛。生后有爱是集是集谛。余爱余有漏法是集非集谛。生后有爱尽是灭是灭谛。余爱余有漏法尽是灭非灭谛。学八道支是道是道谛。余学法一切无学法。是道非道谛。若如所说。阿罗汉则成就二谛。谓苦谛灭谛。不成就集谛。所以者何。生后有爱是集谛阿罗汉。生后有爱已断故。不成就道谛。所以者何。彼说学八道支是道谛。阿罗汉得果时已舍故。尊者瞿沙说曰。若是自身阴。若是他身阴。若是众生数。若非众生数。如是皆是苦是苦谛。行者见苦时。自见身苦。非他身苦。非非众生数。所以者何。逼切义是苦义。他身苦非众生数。不逼切故。以是事故。生智论作如是说。自身中苦逼切。非他身中苦。非不因自身他身然后逼切。若无自身者。他身及非众生数苦。何所逼切。若自身中苦因。他身中众生数非众生数苦因。是集是集谛。行者见集时。见自身苦因。不见他身苦因。不见非非众生数苦因。若自身中苦尽。若他身中苦尽。众生数非众生数苦尽。是灭是灭谛。行者见灭时。见自身中灭。非他身灭。非非众生数灭。若自身对治。若他身。若众生数。非众生数对治。是道是道谛。行者见道时。见自身对治道。非他身非非众生数对治道。阿毗昙者。作如是说。若自身苦。若他身苦。若众生数非众生数苦。行者见苦时。尽见如是苦。问曰。行者见苦时。见逼切苦。他身中苦。非众生数苦非逼切。行者见苦时。何故见耶。答曰。彼苦虽非逼切。而是所愚处。应生于智。而是犹豫处应生决定。而是诽谤处。应生信敬。谁作是说。他身中苦。非众生数苦。非逼切耶。若为他人所打。非逼切耶。若空中木石。堕其身上。非逼切耶。若自身阴因。若他身阴因。若众生数非众生数阴因。尽是集是集谛。行者见集时。尽见是集。若自身苦尽。若他身。若众生数非众生数苦尽。是灭是灭谛。行者见灭时。尽见是灭。若自身阴对治。若他身。若众生数非众生数阴对治尽。是道是道谛。行者见道时尽见是道。此是谛体性。乃至广说。已说体性。所以今当说。何故名谛。谛是何义。答曰。实义是谛义。审义如义不颠倒义不异义。是谛义。问曰。若实义审义如义不颠倒义不异义是谛义者。虚空非数灭亦是实义。乃至是不异义。何故不立谛耶。答曰。若法是苦是苦因是苦尽是苦对治者立谛。虚空非数灭。非苦非苦因。非苦尽。非苦对治。故不立谛。如苦阴病痈箭过患重担。说亦如是。复次若法如此岸彼岸河筏者立谛。虚空非数灭。非此岸彼岸河筏。故不立谛。复次若法是苦是苦因。是道是道果者立谛。虚空非数灭。与上相违。故不立谛。复次若法有因有果故立谛。虚空非数灭。无因果故不立谛。复次虚空非数灭。无漏故非苦集谛。无记故非灭谛。无为故非道谛。复次此法不行世故。不立三谛。无记故不立灭谛。复次此法非阴故不立三谛。非善故不立灭谛。复次此法不与苦相随故不立三谛。非善故不立灭谛。复次若法为邪见无漏正见所缘立谛。此法非邪见无漏正见所缘故不立谛。复次若法为无明明所缘者立谛。此法不为无明明所缘故不立谛。复次若法体是烦恼出要者立谛。此法非烦恼出要故不立谛。复次若法能生厌离随喜者立谛。此法不能生厌离随喜故不立谛。问曰。若不颠倒义是谛义者。颠倒不应为谛所摄。所以者何。体是颠倒故。答曰。以余事故立颠倒。以余事故。为谛所摄。以三事故立颠倒。一者转行。以猛利故。二者虚妄。三者一向是颠倒。以此法实有体性故。为谛所摄。复次无常计常。无乐计乐。不净计净。无我计我。故是颠倒。此法有因有果故。为谛所摄。问曰。若不异义是谛义者。妄语不应为谛所摄。所以者何。妄语欲诳他作异语故。答曰。以余事故立妄语。以余事故。为谛所摄。以异语诳他故立妄语。有实体性故。为谛所摄。复次不见言见。不闻言闻。不知言知。不识言识。故立妄语。此法有因有果故。为谛所摄。是故实义是谛义。乃至广说。

问曰。云何立四谛。为以体性。为以因果。为以见时。若以体性。则有三谛。所以者何。离苦无集。离集无苦。灭是第二谛。道是第三谛。若以因果。应有五谛。苦亦可言因。亦可言果。道亦可言因。亦可言果。灭是第五若以见时。应有八谛。行者先见欲界苦。后见色无色界。先见欲界诸行因缘。后见色无色界。先见欲界诸行灭。后见色无色界。先见欲界诸行对治道。后见色无色界。答曰。应作是说。以因果故立谛。问曰。若然者。应有五谛。答曰。以总说故无五谛道。若因若果。总名苦灭道。总名尽生老病死道。问曰。苦若因若果。亦是苦集道。亦是生老病死道。答曰。以所行异故。苦有果义者行四行。谓苦空无常无我。苦有因义者行四行。谓因集有缘。道亦有因义。亦有果果义者。尽行一种四行。谓道如迹乘。复次以三事故立四谛。一以体性。二以因果。三以诽谤生信。以体性者。四谛体性。是有漏无漏。以因果者。有漏体性。有因有果。有果者是苦谛。有因者是集谛。无漏体性。亦有因有果。亦有果无因。有因有果者是道谛。有果无因者是灭谛。问曰。何故有漏体性。有果者立一谛。有因者立一谛。无漏体性。有因有果。立一谛耶。答曰。以诽谤生信故有漏体性生二种诽谤言无苦无集。生二种信。言有苦集道。若因若果。生一种诽谤。言无有道。生一种信。言有道。以此三事故立四谛。复次以见谛时故。立四真谛。问曰。若然者。应有八谛。答曰。若欲界苦。若色无色界苦。见苦时。总是苦等四行。若欲界行因。色无色界行因。见集时。总是集等四行。若欲界行灭。色无色界行灭。见灭时。总是灭等四行。若欲界行对治。色无色界行对治。见道时。总是道等四行。是故见谛时总行故。唯有四谛。无八谛。

相关推荐
热点栏目
推荐阅读
以火去蛾 以火去蛾

以火去蛾成语名称以火去蛾成语拼音yǐ huǒ qù é成语...

以火救火 以火救火

以火救火成语名称以火救火成语拼音yǐ huǒ jiù huǒ成...

以汤止沸 以汤止沸

以汤止沸...

以泪洗面 以泪洗面

以泪洗面...

以泽量尸 以泽量尸

以泽量尸成语名称以泽量尸成语拼音yǐ zé liàng shī成...

最新文章
情爱过义,子孙之灾也。 情爱过义,子孙之灾也。

情爱过义,子孙之灾也。...

惊塞雁,起城乌,画屏金鹧 惊塞雁,起城乌,画屏金鹧

惊塞雁,起城乌,画屏金鹧鸪。古诗原文[挑错/完善...

情知已被山遮断,频倚阑干 情知已被山遮断,频倚阑干

情知已被山遮断,频倚阑干不自由。古诗原文[挑错/...

情知已被山遮断,频倚阑干 情知已被山遮断,频倚阑干

情知已被山遮断,频倚阑干不自由。古诗原文[挑错/...

情最难久,故多情人必至寡 情最难久,故多情人必至寡

情最难久,故多情人必至寡情;性自有常,故任性人...

惆怅双鸳不到,幽阶一夜苔 惆怅双鸳不到,幽阶一夜苔

惆怅双鸳不到,幽阶一夜苔生。古诗原文[挑错/完善...

情欲意识,尽属妄心消杀得 情欲意识,尽属妄心消杀得

情欲意识,尽属妄心消杀得,妄心尽而后真心现。...

情由忆生,不忆故无情。_1 情由忆生,不忆故无情。_1

情由忆生,不忆故无情。...

情者文之经,辞者理之纬; 情者文之经,辞者理之纬;

情者文之经,辞者理之纬;经正而后纬成,理定而后...

惆怅南朝事,长江独至今。 惆怅南朝事,长江独至今。

惆怅南朝事,长江独至今。古诗原文[挑错/完善]出自...

手机版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