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刚经常识网
标题

成语二则

来源:金刚经常识网作者:时间:2019-11-15 09:28:16
成语二则香火因缘  因缘,本是我国的一个传统用语,最迟在汉代就已经有了。《史记田叔列传》中说:少孤,贫困,为人将军至长安,留求事为小吏,未有因缘也。这里,因缘是机缘的意思。《后汉书桓谭冯衍传》中况:或一事殊法,同罪异论,奸吏得因缘为市。这里,因缘是凭借、依靠的意思。  佛教传入汉土以后,因缘一词成为梵文HetuPratyaya的意译(音译为尼陀那),原指产生结果的直接原因,后专指起主要作用的原因。
成语二则

香火因缘

  因缘,本是我国的一个传统用语,最迟在汉代就已经有了。《史记田叔列传》中说:少孤,贫困,为人将军至长安,留求事为小吏,未有因缘也。这里,因缘是机缘的意思。《后汉书桓谭冯衍传》中况:或一事殊法,同罪异论,奸吏得因缘为市。这里,因缘是凭借、依靠的意思。

  佛教传入汉土以后,因缘一词成为梵文HetuPratyaya的意译(音译为尼陀那),原指产生结果的直接原因,后专指起主要作用的原因。佛教认为:世界上一切事物都是依赖一定条件而存在的,正如《四分律》里面所说的:诸法由因缘生。事物生灭的主要条件叫作因,事物生灭的辅助条件叫作缘。《维摩诘经佛国品》鸠摩罗什注中解释:力强为因,力弱为缘。因与缘和合的时候事物就生起,因与缘离散的时候事物就坏灭,正如《佛说老女人经》中所说的:因缘合乃成,因缘离散即灭。

  香火因缘是一个佛教用语,意思是能够像香和灯烛一样,由于供佛而遇合在一起。形容彼此契合,有如结盟于宿世。这里,:因缘是缘分的意思。

  古印度的佛教信徒供佛,除了用鲜花以外,还用檀香等香料制成可以燃点的香。《佛说长者法志妻经》里面就有这样的记载:当年,释迦牟尼在拘萨罗国舍卫城的祗树给孤独园里讲说佛法,当地的佛教信徒皆散花烧香,鼓诸音乐,歌叹佛德。《叶氏香谱序》中指出:佛教传入中国以后,这一习俗随之进入汉土,外域入贡的物品中增添了香。从此,香在汉地日趋发达起来,中国古代祭祀用的爵、豆、鬲等器皿,也被改造为焚香用的香炉了。正如赵希鸿的《洞天清录集占钟鼎彝器辨》里面所介绍的:古以萧艾达神明而不焚香,故无香炉。今所谓香炉,皆以占人宗庙祭器为之,爵炉则古之爵,狻猊炉则古之踽足豆,香球则古之鬵,其等不一。

  中国香的种类很多,不仅有放置在香盒里焚烧的香末,还有线状香、饼状香、盘状香、办状香等等。除了燃香,佛像前还要燃点具有象征意义的灯烛。例如,状如圆轮的挂灯,叫作轮灯,象征十方世界,若轮灯而明朗;常燃不熄的灯,叫作长明灯,象征佛法长存不灭。

  《北史陆法和传》中记载:陆法和,是梁元帝萧绎在位时期(公元552―554年)的郢州刺史。他与梁元帝都信奉佛教。当魏军大举进攻南梁的时候,陆法和原本准备出兵救助梁元帝,梁元帝却对陆法和存有戒心,派人前去阻止他出兵。陆法和对来人说:法和是求佛之人,尚不希释梵天王坐处,岂窥王位?但于空王佛所与主上有香火因缘,见主上应有报至,故救援耳。今既被疑,是业定不可改也。

  陆法和所说的释梵天王,指佛教的两位护法神――帝释天和梵天。佛教的护法天神共有20名――大梵天王(即梵天)、帝释尊天(即帝释天)、多闻天王,持国天王、增长天王、广目天王、金刚密迹、摩醯首罗、散脂大将、大辩才天、大功德天、韦陀天神、坚牢地神、菩提树神、鬼子母神、摩利支天、日宫天子、月宫天子、裟竭龙王、阎摩罗王,统称二十天。他们本是印度古代神话中的二十位天神,被佛教采用为护法神。帝释天和梵天,居于二十天之首。帝释天是忉利天(即三十三天)之主,平时居住在须弥山顶的善见城;梵天是初禅天之主,是释迦牟尼的右胁侍。佛教传说:释迦牟尼降生之时,就有帝释天和梵天分侍左右守护。

  陆法和所说的空王佛,是对于佛的称呼之一。因佛空无一切所执,故名。正如《圆觉经》里面所说的:佛为万法之王,又曰空王。

  陆法和的意思是:自己一心求佛,六根清净,四大皆空,连帝释天和梵天的位置都不希罕,哪里会窥伺人世间的区区王位?只不过自己与梁元帝都是佛教信徒,算是有宿世的缘分,才打算出兵救助他。既然梁元帝不信任自己,那么,他的厄运是不可改变了。说完这番话,陆法和又设供食、著凶服,表示提前祭奠梁元帝。后来,梁元帝果然兵败而死。

  作为一条成语,香火因缘用来表示彼此投合,好像有前世结下的缘分。

  《烟草谱》里说:自清代开始,随着烟草的普及,香火因缘也用来戏称吸烟人的烟瘾。

龙蛇混杂

  清代,除了康熙26年(公元1687年)曾经禁止过僧道邪教之外,封建帝王对于佛教大多都有很高的热情,采取了支持、扶植的政策。

  清代帝王的佛教热情,是有政治原因的:

  清代统治者的发祥地满洲,本是长白山东麓的一个部族。这个部族是女真人的后裔,因此,努尔哈赤建国时曾以金为国号(史称后金),皇太极嗣位后才改称清。入主中原以后,在儒家思想的影响下,清统治者察觉:努尔哈赤曾受封于明朝为龙虎将军,本是明朝建州卫的都督。以这种身份叛明而自立为帝,有犯上之嫌。于是,他们就以佛意进行遮掩。《满洲源流考》里是这样说的:满洲本作满珠,而满珠就是曼珠或曼殊,是曼殊师利(即文殊师利)之略;可见,清帝是文殊菩萨临世。以这样的身份光临东土,自然就名正言顺了。

\

  在汉地佛教的四大名山中,五台山被认为是文殊菩萨居住与说法的地方,自然受到满洲后裔的格外重视。清代民间传说中的顺治五台山出家、康熙五台山寻父等等,无非是清代统治者格外眷顾五台山的反映。

  《五灯会元仰山寂禅师法嗣无著文喜禅师》中有这样一个文殊菩萨在五台山显圣的故事:

  北宋大中年间,僧人文喜去参渴五台山。在一座佛寺前面,他遇到一位牵着牛的老翁。老翁把牛交给一个名叫均提的小童,将文喜请到佛寺里面休息。佛寺里面的法堂十分华丽,器物皆耀金色,与外表的气象大不相同。

  老翁得知文喜是从南方来的,就问他:南方佛法如何?佛教有三法之说――佛虽灭度,法仪未改,是正法时期,500年;道化渐替,状似佛法而真正的佛法不行,是像法时期,1000年;道化微末,无修行,无证悟,是末法时期,1000年。文喜认为僧人们不能很好地持守戒律,已经到了末法时期,就非常感慨地告诉老翁:末法比丘,少奉戒律。老翁又问:多少众?文喜回答:或三百,或五百。众,是表示僧人数目的单位。当时,佛寺的规模是很大的,一般的大型佛寺有三五百人。文喜也向老翁询问:此间佛法如何?老翁不像文喜那样悲观,认为僧人中有道行高的,也有道行低的,就告诉文喜:龙蛇混杂,凡圣同居。文喜也问:多少众?老翁回答:前三三,后三三。三表示多,三三表示极多,意指信奉佛教的人多得难以数计。文喜却不明白他的意思,正想再问之时,老翁让均提童子端出茶和酥酪招待他,打断了他的话。

  饮用了极其美味的茶和酥酪之后,文喜见天色已晚,就请求在这里借宿。老翁不同意,说:汝有执心,在不得宿。文喜说:我7岁就出家了,怎么会有执心呢?老翁问:汝曾受戒否?文喜回答:受戒久矣!老翁批评道:汝若无执心,何用受戒?文喜无言以对,只好告辞。

  老翁让均提童子送文喜出去,文喜趁机间他:前三三,后三三是多少?均提童子不回答,而是反问:是多少?文喜感到这个佛寺及这位老翁都很不寻常,就间:此为何处?这次,均提童子回答了:此金刚窟般若寺也!原来,这里是文殊菩萨的道场,老翁是文殊菩萨现身!这时,均提童子口诵一偈:面上无嗔供养具,口里无嗔吐妙香,心里无嗔是珍宝,无垢无染是真常!然后,就与般若寺一起消逝了。只见空中一朵五色祥云托着骑在金毛狮子上面的文殊菩萨,随即有白云自东方来,覆之不见了。

  在这个故事中,老翁所说的龙蛇混杂,是汉地禅宗僧人的一个常用语。唐代变文中就多次出现这一词语,表示修养不同的人混杂在一起。

\

  作为成语,龙蛇混杂多用来比喻好人与坏人混杂在一起或能人与庸人混杂在一起。

相关推荐
热点栏目
推荐阅读
以火救火,以水救水 以火救火,以水救水

以火救火,以水救水成语名称以火救火,以水救水成...

以沫相濡 以沫相濡

以沫相濡成语名称以沫相濡成语拼音yǐ mò xiāng rú成...

以汤沃沸 以汤沃沸

以汤沃沸成语名称以汤沃沸成语拼音yǐ tāng wò fèi成...

以点带面 以点带面

以点带面成语名称以点带面成语拼音yǐ diǎn dài miàn...

以火止沸 以火止沸

以火止沸成语名称以火止沸成语拼音yǐ huǒ zhǐ fèi成...

最新文章
情爱过义,子孙之灾也。 情爱过义,子孙之灾也。

情爱过义,子孙之灾也。...

惊塞雁,起城乌,画屏金鹧 惊塞雁,起城乌,画屏金鹧

惊塞雁,起城乌,画屏金鹧鸪。古诗原文[挑错/完善...

情知已被山遮断,频倚阑干 情知已被山遮断,频倚阑干

情知已被山遮断,频倚阑干不自由。古诗原文[挑错/...

情知已被山遮断,频倚阑干 情知已被山遮断,频倚阑干

情知已被山遮断,频倚阑干不自由。古诗原文[挑错/...

情最难久,故多情人必至寡 情最难久,故多情人必至寡

情最难久,故多情人必至寡情;性自有常,故任性人...

惆怅双鸳不到,幽阶一夜苔 惆怅双鸳不到,幽阶一夜苔

惆怅双鸳不到,幽阶一夜苔生。古诗原文[挑错/完善...

情欲意识,尽属妄心消杀得 情欲意识,尽属妄心消杀得

情欲意识,尽属妄心消杀得,妄心尽而后真心现。...

情由忆生,不忆故无情。_1 情由忆生,不忆故无情。_1

情由忆生,不忆故无情。...

情者文之经,辞者理之纬; 情者文之经,辞者理之纬;

情者文之经,辞者理之纬;经正而后纬成,理定而后...

惆怅南朝事,长江独至今。 惆怅南朝事,长江独至今。

惆怅南朝事,长江独至今。古诗原文[挑错/完善]出自...

友情链接

手机版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