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刚经常识网
标题

慈爱与悲心是普世的宗教

来源:金刚经常识网作者:时间:2019-11-12 09:27:51
慈爱与悲心是普世的宗教◎我们现在开始体会到环保问题正是我们在这星球能否存活的终极问题。 ◎身为人类,我们也必须要尊重人类大家庭中的同胞:我们的邻居、朋友等等。悲心、慈爱、利他及手足相亲之感,不仅是人类发展的关键,也是我们在地球上存活的关键。 ◎我们不能全然怪罪政治人物或其他看似对各种状况直接负责的人,我们个人也要担负起一些责任。只有扛起个人责任,才算是采取行动的开始。仅仅吶喊或抱怨是不足够的。 ◎

慈爱与悲心是普世的宗教◎我们现在开始体会到环保问题正是我们在这星球能否存活的终极问题。

◎身为人类,我们也必须要尊重人类大家庭中的同胞:我们的邻居、朋友等等。悲心、慈爱、利他及手足相亲之感,不仅是人类发展的关键,也是我们在地球上存活的关键。

◎我们不能全然怪罪政治人物或其他看似对各种状况直接负责的人,我们个人也要担负起一些责任。只有扛起个人责任,才算是采取行动的开始。仅仅吶喊或抱怨是不足够的。

◎想要拥有更美好、更快乐的将来,必须立即检视我们的心态,并省思该心态将带来何种生活方式。

◎真正的改变首先就要由个人的心理开始,接着再试着对人类做出贡献。 利他行不仅是宗教上的理想,也是全体人类不可或缺的需求。

◎真诚的观点与动机并不专属于宗教的领域,任何人只要真心关怀他人、社区、贫苦无依的人,都可以产生这样的观点与动机。

◎世界上有一种全球觉醒的趋势正在滋长,与他人建立起更密切的关系已是生存的基本要素。基于悲心和手足相亲之感的普世责任观念,便是现今不可或缺的。

◎我们必须尊重且接受会有不同观点存在的事实。

◎拥有奠基于悲心的宏观视野时,我想凡事都变得容易多了。容我再说一次,悲心是关键因素。

◎在我们地球的一边,有人靠着贩卖武器获利,过着奢侈挥霍的生活,而同时在地球的另一边,却有无辜的人死于那些精良的武器。

◎不论有没有宗教信仰,每个人都需要人的慈爱与悲心,因为悲心给我们内在的力量、希望和心的宁静。因此人人都需要悲心。

◎世界上所有的主要宗教都教导慈爱、悲心和宽恕。 我们的目标多少相同——过更快乐的生活、成为更悲悯的人、创造一个更富悲心的世界。慈爱、悲心和宽恕的究竟成就才重要。

◎不论我们在哪里,宗教的启示必须与我们同在。我们的宗教教法必须呈现在生活之中。

◎唯有当宗教成为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宗教才能真正发挥效益。

◎世界上任一个宗教的生存,都有赖于其他宗教的生存。所以,世界已经变得更紧密,更相互依赖。

◎世上所有的宗教都有潜力培养出善人,尽管它们的哲理和教义不同。

◎我们不再孤立,而是相互依赖。所以,今天很重要的就是要了解宗教之间的紧密关系已不可或缺,以使不同的宗教团体密切合作,共同为人类的利益努力。

◎修行对人类的第一层价值,一方面在于真诚和对宗教修行的信心,另一方面则在于宗教之间的包容与合作。

◎只要我们是人类的一部分,就需要人类的慈爱与悲心。这是所有宗教传统最精髓的教义。不论有没有宗教信仰,基本的修行就是要有善心。

◎我们过去的宗教可能对我们而言不再有效,但这不表示它对人类毫无用处。应该尊重我们过去的宗教,以肯定他人的观点和权利,以及他们的传统之价值。这非常重要。

◎人类的悲心与慈爱是超越宗教差异的普世价值。珍惜悲心与慈爱

◎思惟悲心,思惟爱。

◎我是悲心的修持者,我是一位依照修心戒律而生活的人。

◎身为一位真诚修持悲心与菩提心的人,必须培养安忍。

◎一旦对敌人产生一种真诚的尊敬时,就能轻易消除阻碍无量利他心的大多数主要障碍。就如诸佛帮助我们成佛,凡夫众生也有同等的贡献。诸佛恩、众生恩——唯有依赖这两者才能成佛。

◎一位真正修持菩提心的人,应该随喜他人能够不依靠自己所给予的协助而有所成就。

◎诸佛菩萨都贴心地爱惜所有众生。一切众生当然也包含我们的敌人在内。

◎那个制造伤害的人,是为了我们的利益而牺牲了自己。因为修持安忍所累积的福德,是由于敌人提供机缘而促成的。

◎就如我希求安乐、希求离苦,一切其他如虚空般无尽的众生也是如此—— 他们也是希求安乐、希求离苦。

◎就如我们为了自己的利益、为了获得安乐且保护自己不受痛苦而努力,我们也应该为其他人的利益而努力,帮助他们获得安乐,免于痛苦。

\

◎他人的福祉比我们的福祉来得更加重要。

◎当我还未成佛之前,当我还在修行道中,以及在我成佛之后,我永远与他人息息相关,而且非常依赖他们。

◎我们越是将他人的福利放在心上,为他们的利益而努力,我们越能够为自己获得利益。反之,我们越自私,继续以自我为中心,就越是孤寂与苦闷。这事实我们自己就可以观察得到。

◎透过思惟与禅修智慧,并长期精进地持续修行悲心与利他,我们将能看到内心真的有改变。

◎利他心,即视他人的安乐先于自身安乐的心态。

◎「修心」其目的是要在我们的思想中发起一种彻底的转化,进而帮助我们过慈悲的生活。

◎基本上,我们要设法以修心的方式,将对生命的平常自私观点转化成更为利他的观点,至少视他人的福利跟自己的一样重要,而最理想的是—— 视他人福利为远比自己的重要。

◎当我们去分析「自我」的时候,我们找不到一个独立于构成个体的身与心之外的自我。

◎「自我」从因缘的和合生起,这样的了解必须延伸到我们对其他有情众生 的了解。

◎了解一切有情众生的珍贵,以及在这基础上培养出来的关怀,不能以怜悯众生作为基础,也就是认为他们比自己卑微的心念。

◎关怀其他有情众生,了知他们的珍贵,并基于尊崇与尊敬,视他们为优于自己。

◎刻意培养一种视他人为优于自己、并值得尊敬的心念,就可以为自己提供一种自制的基础。

◎我们讲佛法,就是讲断苦,也就是涅槃、真正的法。

◎烦恼是苦的根源。

◎佛法行者的真正任务就是要克服这个内在敌人。

◎要反制瞋心,就应该培养慈悲心。要反制对某一个对象的强烈执着,就要针对这个对象培养不净观,思惟它不可取的本质等等。要反制傲慢,就要思惟自己的缺点,以产生谦虚感。

◎要耕耘自心,让自己能够同情邪恶众生,并跟他们和睦相处。

◎真正修心的行者,应能坦然去接受挫败、拱手让出胜利给他人,并避免爆发怒气。

◎要利用被侮辱的机会作为一项功课或教法来修行。行者应该视那个人为教导安忍的真上师。

◎「施受法」,是受取其他众生的苦,并布施自己的安乐和功德给他们。

◎我们内在的心境、心念与情绪,需要彻底转化及修正,但我们的外表应该维持不变。

\

◎所有众生在某一个过去世里都曾是我们的母亲,将我们生下、扶养,保护我们不要受伤害,即使现在有人显得对我们有伤害,我们也应该忆念这样的恩情。

◎必须确保修心和修行不被名誉、财富和享乐等世间的俗虑所污染。

◎应该培养诸法如幻影的觉知,毫无执着地让自己脱离束缚。但在尚未领悟诸法如幻影的本质之前,首先必须否定诸法在本质上的真实性,包括自己的「自我」。不先否定存于本质上的真实性,就不可能见到诸法如幻的本性。

◎要透过理性的分析与思惟过程来真正洞悉空性。

◎要明了诸法均无本质上的真实性,最有效、最有说服力的方法就是去了解诸法的缘起。

◎缘起的了解,其独特的地方在于它让我们有机会在完全的虚无主义和实质独立存在之间找到中道。

◎诸法相互依赖,缘于彼此而起,这样的了知本身就意味诸法并没有独立存在。而且诸法是在一个由相互依赖而生起的要素所组成的复杂环境里缘于其他法而生起。

◎这样的领悟也保护我们不要落入另一端的虚无主义,以为什么都不存在。找到真正的中道,就可以达到对空性的真正领悟与洞悉。

◎方便是慈爱悲悯的菩提心,智慧是了悟究竟实相——空正见。

◎佛法是一切有情安乐的泉源。

◎意乐于智悲,我在诸佛前,为利诸有情,生起菩提心!乃至有虚空,以及众生住,愿吾住世间,尽除众生苦!

相关推荐
热点栏目
推荐阅读
以疏间亲 以疏间亲

以疏间亲成语名称以疏间亲成语拼音yǐ shū jiàn qīn成...

以眼还眼,以牙还牙 以眼还眼,以牙还牙

以眼还眼,以牙还牙成语名称以眼还眼,以牙还牙成...

以玉抵乌 以玉抵乌

以玉抵乌...

以狸至鼠 以狸至鼠

以狸至鼠成语名称以狸至鼠成语拼音yǐ lí zhì shǔ成...

以玉抵鹊 以玉抵鹊

以玉抵鹊成语名称以玉抵鹊成语拼音yǐ yù dǐ què成语...

最新文章
情爱过义,子孙之灾也。 情爱过义,子孙之灾也。

情爱过义,子孙之灾也。...

惊塞雁,起城乌,画屏金鹧 惊塞雁,起城乌,画屏金鹧

惊塞雁,起城乌,画屏金鹧鸪。古诗原文[挑错/完善...

情知已被山遮断,频倚阑干 情知已被山遮断,频倚阑干

情知已被山遮断,频倚阑干不自由。古诗原文[挑错/...

情知已被山遮断,频倚阑干 情知已被山遮断,频倚阑干

情知已被山遮断,频倚阑干不自由。古诗原文[挑错/...

情最难久,故多情人必至寡 情最难久,故多情人必至寡

情最难久,故多情人必至寡情;性自有常,故任性人...

惆怅双鸳不到,幽阶一夜苔 惆怅双鸳不到,幽阶一夜苔

惆怅双鸳不到,幽阶一夜苔生。古诗原文[挑错/完善...

情欲意识,尽属妄心消杀得 情欲意识,尽属妄心消杀得

情欲意识,尽属妄心消杀得,妄心尽而后真心现。...

情由忆生,不忆故无情。_1 情由忆生,不忆故无情。_1

情由忆生,不忆故无情。...

情者文之经,辞者理之纬; 情者文之经,辞者理之纬;

情者文之经,辞者理之纬;经正而后纬成,理定而后...

惆怅南朝事,长江独至今。 惆怅南朝事,长江独至今。

惆怅南朝事,长江独至今。古诗原文[挑错/完善]出自...

友情链接

手机版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