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刚经常识网
标题

慈善济世的现代菩萨

来源:金刚经常识网作者:时间:2019-11-11 09:28:22
尽管在各个时代中,虽有国家政策的种种保护,可贵的是,民间亦有不少个人或团体,不忍众生的悲苦,以积极实际的行动,在黑暗的角落点灯,为孤苦的人伸出温暖的手。 平安、顺利,是人人所期待和需要的,然而在这充满苦聚的世间中,总会有生老病死等种种苦难的示现;尤其在不同时代,也产生不同问题,包括孤老、贫病、弱童、残障等,这些苦难存在社会的各个角落,也深深影响许多家庭。 尽管在各个时代中,有国家政策的种种保护、保

尽管在各个时代中,虽有国家政策的种种保护,可贵的是,民间亦有不少个人或团体,不忍众生的悲苦,以积极实际的行动,在黑暗的角落点灯,为孤苦的人伸出温暖的手。

平安、顺利,是人人所期待和需要的,然而在这充满苦聚的世间中,总会有生老病死等种种苦难的示现;尤其在不同时代,也产生不同问题,包括孤老、贫病、弱童、残障等,这些苦难存在社会的各个角落,也深深影响许多家庭。 尽管在各个时代中,有国家政策的种种保护、保障外,可贵的是,民间亦有不少个人或团体,不忍众生的悲苦,以积极实际的行动,在黑暗的角落点灯,为孤苦的人伸出温暖的手。 尤其一些怀有宗教情操者,视他人疾苦如自己的疾苦。以佛教徒为例,自古以来也一直本着慈悲的精神,不遗余力地为社会人群奉献,诸如急难救助、成立悲田基金;及为了救济贫民、灾变所设立的福利制度,包括僧祇户、寺库、无尽藏院等。又例如隋代的信行法师,打破传统的典范,认为佛教须应时宜、实行济度,除极力宣扬大乘利他精神,并且亲服种种劳役、节衣缩食,救济贫穷。

圣方济与德蕾莎修女

而在十二世纪,遥远的西方也出现了因宗教情怀而救济贫苦弱势的圣者,他就是“阿西西的圣方济”。圣方济出身富贵之家,纨裤成性,后来患了重病,几乎丧命。从此,他不但认清了财物的虚幻和人生的真正意义,在目睹麻疯病患及穷人的生活窘况后,更毅然尽弃一切,毕生侍奉麻疯病患及穷人。 七百年后,十二岁的德蕾莎修女看了母亲送她的《圣方济传》一书深受感动,体悟到人生在世不应只是追求自身的幸福,也应做些特别的奉献。于是,她十二岁就加入天主教的儿童善会,发愿做传教士帮助穷人,更在1937年发终身誓愿。后来目睹独立后的印度,数以百万计的难民逃向加尔各答,许多难民穷得什么都没有,只好露宿街头,生老病死无人理会的惨状,心里极为痛苦。1946年,她在年休假坐火车时,感受到天主强烈的召唤,后来她说:“这个召唤是清楚的,我必须离开修会,在穷人间生活,为他们服务。”“做其它人不做的工作,永远出现在最可以帮助的地方”此后瘦弱的德蕾莎修女,便奉行着这样的信念与毅力,一个人在半世纪发展出“仁爱传教修女会”的团体,在全球71国家设立了740多家救济院、119个麻疯病中心、七百多家巡回诊所,后来又成立了爱滋病服务中心。她不间断的帮助贫苦民众、病痛与在死亡边缘的人,无论多么遥远的地方,最贫穷的地区一定会有德蕾莎修女及仁爱传教修女会的踪迹。

有组织性的佛教济世团体

德蕾莎修女的精神深深烙印在每个人心中,尤其是慈济功德会的证严法师。证严法师的房间里,就贴着德蕾莎修女的照片,他尊敬修女们入世救人的精神。 说起慈济功德会的缘起,还是受到三位修女的启示,三十几年前,有三位天主教修女向法师传福音,离去前对法师提出了一个问题:“天主的博爱是为全人类,我们在社会上建教堂、盖医院、办养老院,即使在深山、海边或离岛,也有教士、修女的足迹,救助贫困的人们,但佛教有吗?”证严法师一时无从辩驳,因为佛教徒总认为做好事不必让人知道,大都各做各的,并且以隐名氏的方式进行,所以当时具有组织性的佛教团体很少。但法师认为这些力量潜力很大,所以修女的话触动了他的内心,也加强了他的信念,决定组织这些力量,并且立下“佛法人间化”的弘愿。 三十年后今天,慈济的志业扩及慈善、医疗、教育、国际赈灾等志业,受惠的对象不止台湾,更扩及泰北、孟加拉、衣索匹亚、卢旺达等,超过一百三十万以上的孤苦贫民。

\

守护老人的尖兵

除了上述宗教师因着宗教大爱而循声救苦成为人间菩萨,更有不少社会福利团体,扮演社会油漆工,填补政府社会福利照顾不到的地方。老人基金会便是一支为“急需要做、正要人做”的老人谋福利的尖兵,无论老人协寻、老人受虐或照顾贫困无依老人,老人基金会的工作伙伴们的菩萨行,都令人印象深刻。而带领这支尖兵的甘玉玦秘书长,从过去上无法源、下无资源,到现在老人福利渐受人们重视,一路走来,提起自己发愿的心,是不忍老人受苦以及忏悔的心。 原来从小带她长大、对她疼爱有加的外公、外婆,相继在同一年往生。他们虽然与儿女同住,但平时大家都很忙碌,所以当外公因肝硬化吐了满地的血,却没有人知道,直到阿姨凌晨回来才发现,但为时已晚。后来不幸悲剧又重演,外婆因心肌梗塞去世,当天甘玉玦回家时,惊讶发现家中木门有手的抓痕,那是外婆呼喊不出来、挣扎求助的痕迹。 十多年为老人谋福利,大大小小的挫折不知凡几?虽然这是一个永无止尽的工作,但是面对一位位急待救援、照顾的老人,虽然彼此没有血源关系,却让她一次又一次的提起精神,活力充沛勉励伙伴:要有不败的精神,尽心尽力为老人福利奋斗下去。

为智障儿童打造一个家

除了老人基金会,还有一支菩萨队伍,他们是守护智障儿童的心路基金会,这是台湾第一个由身心障碍者父母所组成的社会福利机构。 去年刚痛失唯一心爱的女儿,心路创办人宗景宜回忆二十几年前的台湾说:“有智障小孩的家庭,真是求助无门。”当发现一岁多的女儿和正常小孩不一样,一点说话能力及好奇心都没有,可是无论到医院或从书本都寻找不到答案,托儿所、幼儿园也都拒收女儿,可说整个社会大环境都没有提供协助了解的资源。 直到1980年,台北市第一儿童发展中心成立招收智障儿童,到那里她才发现智障儿童竟然有各式各样的类型及程度。那时候,她还天真以为女儿在那里学习一段时间,应该就能回复正常,但事实上,女儿是一辈子也不会叫一声“妈妈”的重度智障儿童。 也因为接触了其它家庭,看到太多负担不起学费而不能持续在启智中心训练的家庭,也看到无数家庭为了一个智障儿童而支离破碎,宗景宜发心为了女儿,也为了这些家庭,她要政府立法重视这方面的问题。1983年,立法院开始审查特殊教育法时,她结合一些家长,只要立法院有开相关会议,她们一定会到。然而经过多方的努力,在体认到与其依赖政府部门,不如自己来,所以她在1987年与一群智障儿童家长成立“心路文教基金会”,为心智发展障碍者及其家人提供专业的服务。 走过十几年,尽管一路都是挫折,但成绩却是斐然。

尤其令宗景宜欣慰的是,35岁的智障儿一虎,经过心路的辅导后,不仅认识了几个阿拉伯数字,还会自行搭公车到工作的地方;更可贵的是,拿到人生第一笔薪水的一虎,竟然会思索:“我是叔叔,我要买东西送给小侄子。”这样贴心的表现,让心路的工作伙伴觉得任何挫折或辛苦都是值得的。“人必须在苦难中,才能够发挥出慈悲救世的菩萨精神;能够救苦救难的菩萨,也必定是从苦难中走过来的,才有人溺己溺、人饥己饥的菩萨心肠。”对于他人的苦难感同身受,并能挺身投入的社会工作者,都展现了受苦受难,继而救苦救难的精神;这种精神不仅造就了人间净土的可能性,也证明了人性有无限上升的可能。

我们相信,社会仍存在着许多个人和团体在默默地耕耘、奉献。虽然我们不知道他们的名字,但是他们在看到苦难时能发起“舍我其谁”的精神,不但为人间带来温暖与平安,也会在世间各个角落传唱不已。(信息来源:香港宝莲禅寺)

编辑:明蓝

\

相关推荐
热点栏目
推荐阅读
以火止沸 以火止沸

以火止沸成语名称以火止沸成语拼音yǐ huǒ zhǐ fèi成...

以水洗血 以水洗血

以水洗血成语名称以水洗血成语拼音yǐ shuǐ xǐ xuè成...

以求一逞 以求一逞

以求一逞成语名称以求一逞成语拼音yǐ qiú yī chěng成...

以水投石 以水投石

以水投石成语名称以水投石成语拼音yǐ shuǐ tóu shí成...

以法为教 以法为教

以法为教成语名称以法为教成语拼音yǐ fǎ wéi jiào成...

最新文章
情爱过义,子孙之灾也。 情爱过义,子孙之灾也。

情爱过义,子孙之灾也。...

惊塞雁,起城乌,画屏金鹧 惊塞雁,起城乌,画屏金鹧

惊塞雁,起城乌,画屏金鹧鸪。古诗原文[挑错/完善...

情知已被山遮断,频倚阑干 情知已被山遮断,频倚阑干

情知已被山遮断,频倚阑干不自由。古诗原文[挑错/...

情知已被山遮断,频倚阑干 情知已被山遮断,频倚阑干

情知已被山遮断,频倚阑干不自由。古诗原文[挑错/...

情最难久,故多情人必至寡 情最难久,故多情人必至寡

情最难久,故多情人必至寡情;性自有常,故任性人...

惆怅双鸳不到,幽阶一夜苔 惆怅双鸳不到,幽阶一夜苔

惆怅双鸳不到,幽阶一夜苔生。古诗原文[挑错/完善...

情欲意识,尽属妄心消杀得 情欲意识,尽属妄心消杀得

情欲意识,尽属妄心消杀得,妄心尽而后真心现。...

情由忆生,不忆故无情。_1 情由忆生,不忆故无情。_1

情由忆生,不忆故无情。...

情者文之经,辞者理之纬; 情者文之经,辞者理之纬;

情者文之经,辞者理之纬;经正而后纬成,理定而后...

惆怅南朝事,长江独至今。 惆怅南朝事,长江独至今。

惆怅南朝事,长江独至今。古诗原文[挑错/完善]出自...

友情链接

手机版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