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刚经常识网
标题

恢弘正法 满腹文章

来源:金刚经常识网作者:时间:2019-11-09 09:30:21
著名佛学研究专家林子青居士,一生跨越两个世纪,以92岁高龄完成一期生命。作为林老的同乡,有幸翻阅其生前若干记录,深感其人品高尚,学问精湛,他是佛教界的骄傲,是福建人的自豪,难怪赵朴初大德曾赞叹道:“林老是我们的国宝哇!”林子青(1910~2002年),号雪峰居士,福建漳州人,出生地是龙海颜厝小浦南村。林子青先生是中国佛教协会常务理事,中国佛教文化研究所研究员,终生致力于佛教教学、翻译及文史研究工作

著名佛学研究专家林子青居士,一生跨越两个世纪,以92岁高龄完成一期生命。作为林老的同乡,有幸翻阅其生前若干记录,深感其人品高尚,学问精湛,他是佛教界的骄傲,是福建人的自豪,难怪赵朴初大德曾赞叹道:“林老是我们的国宝哇!”

林子青(1910~2002年),号雪峰居士,福建漳州人,出生地是龙海颜厝小浦南村。林子青先生是中国佛教协会常务理事,中国佛教文化研究所研究员,终生致力于佛教教学、翻译及文史研究工作,同时他又是一位蜚声中外的诗人。

愤世嫉俗 步入沙门

林子青出生于二十世纪初叶一户贫苦农民家里。童年时期,放牛、拾柴、割草,八、九岁就跟着大人下田劳动。他家贫而无法入学,但好学之心使其经常跑到村私塾厅的门口,看着别的孩子读书,在这琅琅书声中,他竟能听出一此道道来,什么“天地玄黄,宇宙洪荒。”还有“人之初,性本善”等等字句。在村童中,林子青长得比别的孩子壮实,加上他好打不平,腿脚也不错,无形中成为“孩子头”,十三四岁的那年夏天,村里一个大户人家的儿子欺侮一个村童,林子青十分气愤,把人家狠揍一顿,然后一甩手将其扔进池塘,虽说没有人命也是闯下大祸,情急之中他一口气跑了几里路,躲进漳州最大佛寺——南山寺。

林子青到寺院以后,寺里师父收留了他。这段时间,寺中住持性愿法师为处理佛门事务,经常往返漳、厦、泉,即由转道法师代理住持。转道法师对林子青很关爱,当时并没有叫林子青出家,而是让他参加佛事活动,从中学习文化,也参加一些寺田劳动。一直到因缘成熟,林子青自愿落发,1925年在厦门日光岩寺正式剃度出家,时年15岁,由其师父瑞美法师起名广甫,从此林子青就以广甫法师之名生活在闽南厦漳泉各地寺院。

云游四方 弘法利生

民国初年,佛教界长老有感于闽南一带教风虽善,但僧才缺乏,拟创办佛化学校培养僧人,所以厦门南普陀寺在1925年创办闽南佛学院,翌年又到漳州南山寺创办“南山佛化学校”。林子青幸逢其时,进入佛学院学习。当时人才缺乏,林子青是学院中品学兼优的学僧,1927年毕业时,代理院长觉三长老安排他留校任教,教学国文和历史。教学岗位给林子青提供大量自学机会,他阅读大量佛教书籍,又利用近在咫足的厦门大学之便,学习梵文、日文和英文,这一切为其日后成为博大精深的学者奠定坚实基础。

1929年开始,年方十九岁的林子青以僧人身份云游四方,此间他拜师常惺长老,取名慧云。这七八年时间,他既有佛僧清净无染的思想境界,又有入世弘法的慈悲心态,加之作诗天赋,于是形成诗作高产阶段。三十年代的上海滩是中国文艺繁荣地,林子青这段时间以“慧云”法名在江浙沪一带行脚纪游,写出大量蕴含禅味的写景诗而跻身上海文坛,引起许多学者的关注。北大教授、学者、诗人吴宓评价其诗:“真切流利、雄浑超逸。游历之迹广,故写景特长,爱国之心热,故攘夷有志。又复渊源寄禅,瓣香曼殊,合情与道,纤绮入禅。确是少年天才之诗,应属浪漫自然一派。以格律论,纯系唐音,弥觉可贵。”上海《社会日报》的评论文章誉其为“苏曼殊第二”,著名的高僧弘一法师见其诗作欣然题写书名《烟水庵诗稿》,当时报载“慧诗显名于国中”。

1932年,慧云法师(林子青)先后于江苏泰安光孝寺佛学社和常熟兴福寺法界学院任教,1934年应台湾道友邀请赴台弘法。日本自占领台湾以来,禁止汉语的传播,唯独开禁吟风弄月的古诗词,当时台湾同胞为怀念祖国而寄托于建诗社开诗会。慧云赴台即大受欢迎,到处大开诗会以礼请,日本政府治台当局却罗织罪名将其逮捕,投入监狱一年。坐牢一年,慧云法师痛感亡国之恨,在无纸无笔情况下作诗百余首,至出狱时凭记忆录下五十二首,并把《台湾狱中杂诗》编入《烟水庵诗稿》。面对日酋的凶狠,慧云斥之“眼前罗刹狰狞笑,挥剑斩魔恨未能。”每一首诗充满忧国思乡,悲愤慷慨之情,其中一首写道:“胡马频闻压旧畿,而今草檄已嫌迟。背人哀怨非豪杰,赴死从容要健儿。自悔空流忧国泪,何心更作断肠诗。山僧若使能归去,愿脱袈裟执战旗。”一腔爱国豪情,使林子青人生进入新的里程。

爱国爱教 奉献终生

林子青在日本牢狱里所得代价正如他自己说的“是百余首诗和一个很大的亡国教训。”经友人营救,1935年底他脱离铁窗煎熬回到上海,不久慧云法师还俗为林子青居士。释迦牟尼佛在《普门品》中说到观世音菩萨“应以毗沙门身得度者,即现毗沙门身而为说法。……应以居士身得度者,即现居士身而为说法。”林子青之为慧云,慧云之为林子青也许就这个缘由,他在狱中诗也说到“山僧若使能归去,愿脱袈裟执战旗。”所以,回到祖国大陆后,林子青参加抗日救国活动。1936年,他参加僧侣救国团前往武汉,再辗转香港。1937年至1938年,在香港大屿山佛学院任教一年,1939年返回上海静安寺,因为他与赵朴初过从甚密,八年抗战期间他协助赵朴初做了许多抗日救亡的工作。1946年经夏 丐尊介绍到光复后的台湾编译馆任编审,审查台湾学校教科书工作。1947年他重返上海静安佛学苑,教学印度佛教史及国文,并在上海佛教会担任秘书,直至上海解放。

\

解放后,林子青任上海抗美援朝佛教支会秘书,不久到上海佛学研究所。1956年赵朴初聘请林子青到北京,参加《中国大百科全书》佛教部分的撰稿工作,以后一直在中国佛协和佛教文化研究所工作,直至走完人生路程。林子青一生著作等身,尤其关于弘一法师的研究成绩卓著,他编著《弘一大师年谱》、《弘一大师全集》、《弘一法师书信》、《弘一大师新谱》一千多万字。林子青的高足,台湾著名高僧圣严法师汇编《林子青居士文集》三册,收录他大量的学术论文、专著、文艺作品。林子青对福建感情笃深,写了大量福建佛教史料,有许多文章还没有出版。现今立于漳州南山寺佛乘法师塔铭、厦门南普陀景峰法师、喜参法师两座塔铭和《南安雪峰寺佛化老人传》,都出自林子青先生手笔。林子青在开展佛教对外交流和落实党的宗教政策方面做了大量工作。粉碎四人帮之后,林子青走出“牛棚”,他深深感到劫后余生的珍贵。他陪着赵朴初会长走了大江南北许多寺院,其中六次入闽,为恢复佛教正常活动,多方奔走。单单落实漳州南山寺这一佛教活动场所,他亲自走访有关领导,写信,打电话,托人洽谈,其次数难以为计。

2002年9月30日,林子青居士舍报西归,海内外唁电悼文挽联如雪片般涌入京城。其中一幅挽联写道:“望重南州,音容遽杳,名喧北阙,事业长存。”说明林子青居士影响之广影响之远,也说明广大信众对其尊敬和怀念。有偈赞道:“文章满腹,恢弘正法功地久;善利胸怀,饶益人民德天长。”(信息来源:摘自《福建佛教》)

编辑:明蓝

\

相关推荐
热点栏目
推荐阅读
以水济水 以水济水

以水济水成语名称以水济水成语拼音yǐ shuǐ jǐ shuǐ成...

以火救火,以水救水 以火救火,以水救水

以火救火,以水救水成语名称以火救火,以水救水成...

以沫相濡 以沫相濡

以沫相濡成语名称以沫相濡成语拼音yǐ mò xiāng rú成...

以汤沃沸 以汤沃沸

以汤沃沸成语名称以汤沃沸成语拼音yǐ tāng wò fèi成...

以点带面 以点带面

以点带面成语名称以点带面成语拼音yǐ diǎn dài miàn...

最新文章
情爱过义,子孙之灾也。 情爱过义,子孙之灾也。

情爱过义,子孙之灾也。...

惊塞雁,起城乌,画屏金鹧 惊塞雁,起城乌,画屏金鹧

惊塞雁,起城乌,画屏金鹧鸪。古诗原文[挑错/完善...

情知已被山遮断,频倚阑干 情知已被山遮断,频倚阑干

情知已被山遮断,频倚阑干不自由。古诗原文[挑错/...

情知已被山遮断,频倚阑干 情知已被山遮断,频倚阑干

情知已被山遮断,频倚阑干不自由。古诗原文[挑错/...

情最难久,故多情人必至寡 情最难久,故多情人必至寡

情最难久,故多情人必至寡情;性自有常,故任性人...

惆怅双鸳不到,幽阶一夜苔 惆怅双鸳不到,幽阶一夜苔

惆怅双鸳不到,幽阶一夜苔生。古诗原文[挑错/完善...

情欲意识,尽属妄心消杀得 情欲意识,尽属妄心消杀得

情欲意识,尽属妄心消杀得,妄心尽而后真心现。...

情由忆生,不忆故无情。_1 情由忆生,不忆故无情。_1

情由忆生,不忆故无情。...

情者文之经,辞者理之纬; 情者文之经,辞者理之纬;

情者文之经,辞者理之纬;经正而后纬成,理定而后...

惆怅南朝事,长江独至今。 惆怅南朝事,长江独至今。

惆怅南朝事,长江独至今。古诗原文[挑错/完善]出自...

友情链接

手机版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