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刚经常识网
标题

德林老和尚--六即佛

来源:金刚经常识网作者:时间:2019-11-07 09:33:42
人们讲见法身,证法身,透法身,那么法身在什么地方啊?就是我们现前一念心。大乘教里讲,破一品无明,证一分法身,要破多少无明呢?要破四十二品无明,四十二品无明破光了,我们才能够真正成佛,成究竟佛。在禅堂里我们常讲,成佛成佛,成佛是有层次的,教下讲有六即佛,就是成佛大致有六个层次。哪六即呢?理即、名字即、观行即、相似即、分证即、究竟即。说是理即佛、名字即佛,一直到最后,那是究竟即佛。那我们今

人们讲见法身,证法身,透法身,那么法身在什么地方啊?就是我们现前一念心。

大乘教里讲,破一品无明,证一分法身,要破多少无明呢?要破四十二品无明,四十二品无明破光了,我们才能够真正成佛,成究竟佛。

在禅堂里我们常讲,成佛成佛,成佛是有层次的,教下讲有六即佛,就是成佛大致有六个层次。哪六即呢?理即、名字即、观行即、相似即、分证即、究竟即。说是理即佛、名字即佛,一直到最后,那是究竟即佛。

那我们今天所说的,明心见性,见性成佛,成的是什么佛?这个我们要搞清楚,不能糊里糊涂。我们这个佛教门中,还有一种说法叫即身成佛,即在这个身体就成佛,这个成的是什么佛啊?佛法毕竟太深了,佛法既深又高,最高就是成佛了。

什么叫理即佛呢?我们现在的一切众生,具足烦恼的众生,都是理即佛。这个理即佛是怎么说的啊?“动静理全是,行藏事尽非,冥冥随物去,杳杳不知归,”理即佛就是这个样子。我们现在没有开悟的,具足烦恼的,就是这个样子。理即,从理上说这是佛。

佛者觉也,一切众生都有一个觉性,就是我们现前这一念心,这个觉性,动静理全是,行藏事尽非,冥冥随物去,杳杳不知归。现在我们每个人呢,就是这么个情况。这叫做理即佛,道理上是佛,事上不是的。你说你是佛了,佛有三十二相、八十种好,你有没有啊?佛有十力、四无所畏、十八不共法,你有没有啊?你都没有,那你是什么佛呢?理上,一切众生皆有佛性,皆当成佛,就这么个道理,这是理即佛。理即佛还是十足的凡夫,不可以凡滥圣。

什么叫名字即佛?名字即佛,按照我们来讲,那是蛮高的了,“始听无生曲,才闻不死歌,方知全体是,反恨自蹉跎,”这是名字即佛。名字即佛是什么位置呢?一般开个悟,见一个性,就是名字即佛,像教下讲那个,叫做什么法师的,开悟了,即使离开经典的名相也讲不错佛法了,道理上一通百通,就是名字即佛,有佛的名字了。始听无生曲,才闻不死歌,方知全体是,才晓得我们现前这一念就是佛。可这一念也不是说的,那是开了悟的,破本参了,那真是佛了,这个位子,叫名字即佛。这是教中说的,我们不能不知道啊。不然一说佛,什么叫做佛,不知道,笼里笼统说一个佛,那不行,佛和佛不一样啊。

那么,观行即佛又是怎么一回事呢?观行即佛,又进了一步,他的这个观念跟佛一样,“念念照常理,心心息幻尘,遍观诸法性,无假亦无真,”这个位子,叫做观行即佛。

当年的智者大师,人称“东土小释迦”,他一生弘法利生,那是一代的祖师。临终的时候,有弟子问他,说大师您修了一辈子,您是什么位置呢?他说,假使我日常当中,不做一些弘法利生的事情,专门修行做功夫,我可以证到十信位。十信位就破烦恼了,就了分段生死了。他说,我因为做一些有益的事情,耽误了我的功夫,因此我现在还在五品外凡位。

那外凡位是什么位子呢?就是“念念照常理,心心息幻尘”,虽然他烦恼没有断,但是他有这个功夫,可以降伏和控制这个烦恼不起现行,这是了不起的。这个位置,就叫做观行位。在大乘佛法里讲,观行位是外凡位,他没破烦恼,那还是凡夫,可他这个凡夫跟我们这个凡夫是大不一样的。

再进一步呢?再进一步那叫做相似即佛。这个相似即佛就是十信位,十信位开始破见思二惑,叫做相似即佛。由相似即佛再进一步,那就是分证即佛了。分证,什么叫做分证呢?破一品无明,证一分法身,这种人是什么样子呢?他能够在百佛世界现八相成道。你看看这个功力大不?

\

百佛世界,一个世界就像——我们娑婆世界三千大千世界,这是释迦牟尼佛的化区。百佛世界,现八相成道。破一品无明,就有这么大的神通智慧。破二品无明,能够到千佛世界示现八相成道。这个样子,破一品无明,再破一品无明,一步一步向上升,你看看成了究竟佛是什么样子呢?大乘佛法破一品无明,这一品无明最难破,所以《法华经》中不是常说的吗?“如来智慧甚深无量,其智慧门难解难入”。这个我们时时刻刻要记住,注意不能够以凡滥圣。

“诸佛智慧,甚深无量”,佛的智慧是甚深无量,可智慧也有深浅,破一品无明开的这个智慧,跟破二品无明那个智慧就不一样了。“其智慧门难解难入”,开智慧的那个门,在大乘教里,那是见道位,“见道方修道”。见道位,见道就是思维道,他有这么个层次。到了界外呢?除了破无明以外,还有一个尘沙惑。见思惑、尘沙惑、无名惑,这三种烦恼在十法界当中都破光了,就成佛了,五住究竟,二死永亡。

在这里,我跟大家随便说说这个五住究竟,二死永亡。二死永亡大家比较熟悉,是分段生死和变易生死。二死永亡,这时成的这个佛,才算真正的佛,究竟成佛。分段生死,就是三界六道之中这个分段生死;界外的生死呢,就是变易生死。

至于这个五住,有人就不大理解了。什么叫做五住啊?住,就是爱住,这个五住,是指欲爱住地、色爱住地、无色爱住地、见爱住地、无明爱住地,总共有五住。欲爱住地就是指的欲界,欲界不是有六天吗?这个叫做欲爱住地。为什么叫做爱住地呢?就是由于爱、喜欢,就住在这个地方,离不开这个地方。自己造的,自己就爱,爱就离不开。佛法是讲无住的,这个五住,欲住、色住、无色住、见住、无明住,全都超越了,才能达到真正的无住境界。

我们今天这个地方呢,是禅堂,禅堂是用功的地方。本来宗门下不讲这一套,禅堂不讲这一套,可是我在这里不妨大概地讲一讲,有些知识我们还是应该有所了解,要晓得。不晓得,我们光一天到晚想成佛,明心见性,见性成佛,成个什么佛,你自己没有数嘛,不能够以凡滥圣啊!佛法,讲起来越讲越深,都不是我们凡夫可以揣度的境界。我们凡夫唯一的需要,唯一的要紧,就是要开智慧,没得智慧就是盲修瞎练,处处触墙。

我们高旻寺,过去称为专门禅宗道场,看来现在的人不学是不行的,所以我们做了一些调整,改为“冬参夏学”,就是这个用意。

\

相关推荐
热点栏目
推荐阅读
以玉抵乌 以玉抵乌

以玉抵乌...

以狸至鼠 以狸至鼠

以狸至鼠成语名称以狸至鼠成语拼音yǐ lí zhì shǔ成...

以玉抵鹊 以玉抵鹊

以玉抵鹊成语名称以玉抵鹊成语拼音yǐ yù dǐ què成语...

以珠弹雀 以珠弹雀

以珠弹雀成语名称以珠弹雀成语拼音yǐ zhū tán què成...

以狸致鼠 以狸致鼠

以狸致鼠成语名称以狸致鼠成语拼音yǐ lǐ zhì shǔ成...

最新文章
情爱过义,子孙之灾也。 情爱过义,子孙之灾也。

情爱过义,子孙之灾也。...

惊塞雁,起城乌,画屏金鹧 惊塞雁,起城乌,画屏金鹧

惊塞雁,起城乌,画屏金鹧鸪。古诗原文[挑错/完善...

情知已被山遮断,频倚阑干 情知已被山遮断,频倚阑干

情知已被山遮断,频倚阑干不自由。古诗原文[挑错/...

情知已被山遮断,频倚阑干 情知已被山遮断,频倚阑干

情知已被山遮断,频倚阑干不自由。古诗原文[挑错/...

情最难久,故多情人必至寡 情最难久,故多情人必至寡

情最难久,故多情人必至寡情;性自有常,故任性人...

惆怅双鸳不到,幽阶一夜苔 惆怅双鸳不到,幽阶一夜苔

惆怅双鸳不到,幽阶一夜苔生。古诗原文[挑错/完善...

情欲意识,尽属妄心消杀得 情欲意识,尽属妄心消杀得

情欲意识,尽属妄心消杀得,妄心尽而后真心现。...

情由忆生,不忆故无情。_1 情由忆生,不忆故无情。_1

情由忆生,不忆故无情。...

情者文之经,辞者理之纬; 情者文之经,辞者理之纬;

情者文之经,辞者理之纬;经正而后纬成,理定而后...

惆怅南朝事,长江独至今。 惆怅南朝事,长江独至今。

惆怅南朝事,长江独至今。古诗原文[挑错/完善]出自...

友情链接

手机版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