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刚经常识网
标题

德山宣鉴与“德山棒”

来源:金刚经常识网作者:时间:2019-11-07 09:33:14
德山宣鉴与“德山棒”  在六祖慧能的法系中,长传下来的有南岳怀让与青原行思两大系统。青原行思(一世)传石头希迁(二世),希迁传天皇道悟(二世),道悟传龙潭崇信(四世),崇信传德山宣鉴。德山为青原行思系的第五代传人。  兹对德山参沩山的公案,作几点解释,以助理解。  德山将夹衣夹在胳膊下(夹复子)上法堂,显出傲慢,意在激怒沩山。沩山如动肝火,方寸必乱,德山可一鼓将沩山拉下马。从西过东,从东过西,顾视
德山宣鉴与“德山棒”

德山宣鉴与“德山棒”

  在六祖慧能的法系中,长传下来的有南岳怀让与青原行思两大系统。青原行思(一世)传石头希迁(二世),希迁传天皇道悟(二世),道悟传龙潭崇信(四世),崇信传德山宣鉴。德山为青原行思系的第五代传人。

\

一、德山生平

  德山宣鉴(782―865),剑南节度使(治所在今四川省成都市)简州(今四川简阳县)人,生活于唐朝中后期。藩镇割据、吐蕃入侵、朋党之争、宦官掌权,国家动荡不安。武宗灭佛,佛教受到沉重打击,唯有禅宗的见性成佛说,在群众中有牢固基础;其传弘多在南方,所受打击较小,且有沩仰、临济、曹洞等宗的建立,这是唐代中后期佛教发展的一大特点。

  德山俗姓周,年少出家,二十岁受具足戒,精究律藏,常讲《金刚经》,人称周金刚。

  他听说南方流行禅学,气恼地说:出家儿,千劫学佛威仪,万劫学佛细行,不得成佛。南方魔子,敢言直指人心,见性成佛。我当搂其窟穴,灭其种类,以报佛恩。(《五灯会元》卷七,载《卍续》第138册第229页下。以下引此,仅标页码)遂担《青龙疏抄》出蜀,至醴阳(今湖南醴县,县政府住醴阳镇),见一婆子卖饼,息肩买饼点心。婆指担问:这个是什么文字?他说是《金刚经》。婆又问:《金刚经》说,过去心不可得,现在心不可得,未来心不可得,未审上座点哪个心?(第229---230页)这一下德山窘了,无言可对。可见,这时德山的水平还不高,文字般若也不及格,更无论观照与实相了。《金刚经》在过去心不可得之前,就有如来说诸心,皆为非心,是名为心。这是着名公案德山三世心不可得,又作婆子点心。

  禅宗祖师爱斗机锋,影响所及,许多门弟子也学会了,婆子点心、台山婆子、俱胝一指都是,可见禅宗在民间扎根很深。

  兹对以上三术语先作一解释:

  (1)《青龙疏抄》为唐代青龙寺僧道氤奉玄宗诏为《金刚经》所作之注疏,原6卷,今存2卷。

  (2)台山婆子又名赵州勘婆。台山下有婆子,凡有僧问:台山路向什么处去?便云:蓦直去。僧才行,婆云:好个师僧又恁么去?每每如斯。众僧不解,赵州前往,勘破婆子机锋(《卍续》136册。第267页上版)。婆子之意是,求佛道不可左顾右盼,要游戏自在、随处作主。

  (3)俱胝一指指唐代俱胝和尚对参学者仅竖一指,别无余言。有一童子亦学得竖指(《景德传灯录》卷第十一,载《大正藏》卷51,页288上、中)。宇宙万象,体性平等一如,故以一指示之。

  宣鉴经婆子一击,深感禅宗高深莫测,欲探其玄奥,经婆子指点,来到澧州(今湖南澧县)龙潭禅院崇信禅师处。宣鉴毕竟是上根,在婆子处学得了机锋,至法堂,见到禅师,说:久向龙潭,及乎到来,潭又不见,龙又不现!潭引身(退一步)曰:子亲到龙潭(见性了吗)!山无语,遂住下来。一夕,山侍立龙潭旁,潭说:更深何不下去(双关语,此指佛性之海深广)?山珍重便出,又回头说:外面黑(到性海无方向)。潭点纸烛与山,山拟接,潭立即将烛吹灭了。德山于此大悟(外缘不能见性,见性则心自明),便礼拜,(第230页)成为龙潭崇信的得法弟子。

  至来日,龙潭升座谓众曰:可中有个汉,牙如剑树,口似血盆,一棒打不回头,他时向孤峰顶上,立吾道去在。(230页上)剑树血盆为阿鼻地狱之罗刹夜叉相,龙潭以贬语喻德山这门徒很厉害,可立吾道。

  宣鉴在澧州住了三十年,遇唐武宗会昌灭佛(845年),毁寺4.46万所,迫令僧尼还俗26万余人。宣鉴避难于独浮山之石室。大中(847―859)初年,应武陵郡(治所在今湖南常德市)太守薛廷(亦作延)望之请,移住德山(今常德市)古德禅院,在此住了十多年,直至圆寂。德山禅学亦于此时期正式形成,其道芬馨,四海禅徒辐凑,伏腊堂中有半千人矣(门下有五百僧众)!(《宋僧传》卷12,载《大正藏》卷50,页778下),俨然一代宗师,形成禅门一大势力。

二、德山禅学

  1、我宗无语句,实无一法与人。

  雪峰问:从上宗乘,学人还有分也无?师打一棒曰:道什么?曰:不会。至明日请益,师曰:我宗无语句,实无一法与人。峰因此有省。(页231.k)

  雪峰义存问有佛法可学吗?德山说无法可学可传。其根据是:《金刚经》中佛问须菩提:如来有所说法不?须菩提白佛言世尊,如来无所说;六祖慧能说:佛向性中作,莫向身外求,上乘一心之法,在于自悟内省,不在文字言说。

  2、无事于心,无心于事

  汝但无事于心,无心于事,则虚而灵,空而妙。若毛端许言之本末者,皆为自欺。何故?毫厘系念,三涂业因;瞥尔情生,万劫羁锁;圣名凡号,尽是虚声;殊相劣形,皆为幻色,汝欲求之,得无累乎!及其厌之,又成大患,终而无益。(页230下)

  《坛经》说:般若三昧,即是无念。何名无念?若见一切法,心不染着,是为无念。于六尘中,都无染着,来去自由,通用无滞,即是般若三昧。自在解脱,名无念行。德山所说的无事于心,于心无事,是对慧能无念般若三昧的发挥。无念则不染六尘,不染六尘则来去自由,来去自由则虚而灵,空而妙了。众生之所以在六道中轮回,就是由于有我法二执的系念与情生。二祖慧可在《答向居士书》中说:无明智慧等无异,当知万法即皆如(真如);六祖慧能说前念迷即凡夫,后念悟即佛,所以说执着凡名圣号,尽是虚(假之)声。《金刚经》说: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所以说殊相劣形,皆为幻色。求虚幻之相不是白费劲(累)吗!反之,明知是幻,你又要去憎恶(厌)它,耿耿于怀,仍是执着,仍是有心于事,终而无益。

  无事于心,无心于事和赵州从谂所说若无闲事挂心头,便是人间好时节的意境相同,它是德山禅学的核心,要行者去掉我法二执,亦即《金刚经》所说的应无所住而生其心?

  3、问即有过,不问犹乖

  上堂:问即有过,不问犹乖。有僧出礼拜,师便打。僧曰:某甲始礼拜,为什么便打?师曰:待汝开口,堪作么生!师令侍者唤义存,(雪峰义)存上来,师曰:我自唤义存,汝又来作什么?存无对,(页231上、下)

  学人所问,不外如何作佛。佛向性中作,莫向身外求,所以问即有过。慧能说我于忍和尚处,一闻言下便悟,顿见真如本性。善知识是增上缘,故不问犹乖(乖谬)。

  两者是矛盾的统一,如石头希迁参礼青原行思(慧能弟子),行思问他从什么地方来,迁说从曹溪来。行思说,你得到什么?迁说,未到曹溪亦不失(佛性)?行思说,那你何必去曹溪呢?希迁说:若不到曹溪,怎能知道不失(佛性)呢!如不问,那德山就不用传授禅法了!德山与弟子的关系有如接生婆、助产士与产妇的关系,不是给你佛性,而是唤你自觉佛性,故德山说出此白相矛盾的话。

  德山唤义存,义存来,德山却说汝又来作什么?对此,怎么解呢?这是德[i:向义存传法。传什么法呢?佛的根本智是五分别智,证五分别智的障碍是分别心,分别心中之散动分别,为菩萨五分别智现前之障碍。在《般若经学观品》中,释尊对舍利弗说:是菩萨,实有菩萨,不见有菩萨:何以故?色自性空,不由空故(法性实有)。色空非色(法性的色空,不是法的色,即本质非外相),色离空,色即是空,空即是色。(舍利弗问)何以故?(释尊答)舍利弗:此但有名,谓之为色,此自性无生无灭,无染无净,假立客名,别别于法而起分别;假立客名,随起言说,如是如是,生起执着。如是一切菩萨不见,由不见故,不生执着。经文的核心是扫荡无相和有相。如说无我,以为什么都无相无体,这就是分别,经以实有菩萨对治,即诸法实相或如来藏为菩萨自体。如说有,又以为什么都有,虚妄杂染皆真实,经以不见有菩萨对治有相妄执。这时显真空,遣俗有,即是实有。(见真谛《释》,载《大正藏》卷31,页189下)唤义存是扫荡无相,即义存以诸法实相为体,并非无相无体;汝又来作什么是扫荡有相妄执,假立客名,随起言说,如是如是,生起执着,义存执着于客名言说,不见有菩萨即不见有义存,才是真实的义存。换言之,这是德山在考验义存对色即是空,空即是色的悟解程度。

  4、呵佛骂祖

  上堂:我先祖见处即不然,这里无祖无佛,达摩是老臊胡,释迦老子是干屎橛,文殊普贤是担粪汉,等觉妙觉是破执(有作戒)凡夫,菩提涅盘是系驴橛,十二分教是鬼神薄、拭疮疣纸,四果三贤、初心十地是守古冢鬼,自救不了。(页231下)

  德山把佛、菩萨、阿罗汉、禅宗祖师都骂遍了,不能容忍,离经叛道!一位大禅师为什么要呵佛骂祖呢?是要打破学人对名相知解的执着。有根据吗?《金刚经》说: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若见诸相非相,即见如来。若菩萨有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则非菩萨。我相即是非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即是非相。何以故?离一切诸相即名诸佛。如来所说法,皆不可取、不可说;非法、非非法。所以者何?一切贤圣皆以无为法而有差别。所谓佛法即非佛法。这就是德山呵佛骂祖的根据一一若见诸相非相,即见如来;一切贤圣皆以无为法而有差别。无为法即无执着、五分别,趋人诸法实相而见性成佛。

  呵佛骂祖在教内的祖师中,仅仅只有德山宣鉴与临济义玄二人(还有丹霞烧佛,但他未骂佛)作出此惊世骇俗之举。佛教徒都是礼敬三宝的,还有用血写经、烧身、燃指供佛的,虔诚至极,但绝不能说德山是离经叛道。德山据《般若经》讲非相,讲佛向性中作,莫向身外求,人人皆有佛性,顿悟成佛。此说与孟子说人皆可以为尧舜之含义同。

  德山禅是中国化的佛教。其特点是相信自己,反对权威,勇于创新,思想自由。对佛教徒来说,起到了精神解放的作用。正因为如此,德山不但未受到口诛笔伐,且从者如云,其后继者还开创了云门、法眼两大宗派,足见其影响力。

三、德山棒一一教学方法

  小参示众曰:今夜不答话,问话者三十棒。时有僧出礼拜,师便打。僧曰:

  某甲话也未问,和尚因什么打某甲?师曰:汝是什么处人?曰:新罗人。

  师曰:未跨船舷,好与三十棒。(页230下)

  (德山)示众曰:道得也三十棒,道不得也三十棒。(页231下)

  有一次,门弟子围绕着德山,请其开示(小参),德山说不答话,有一新罗僧人未问话,也遭一顿打(新罗为朝鲜古国,7世纪中叶统一朝鲜半岛大部),还说你未上船(未跨船舷)就该吃三十棒。这段活应如何理解呢?德山不是说过我宗无语句,实无一法与人吗!为什么要打呢?催其见性,有如敲鸡蛋,雏鸡从破壳处出。百丈怀海、临济义玄不是因挨打而见性的吗?新罗人不在新罗见自心,跑到大唐国来干啥,故未上船就该挨打,意在叫其反观自心也。

  打人不是好玩的,要打得了,不当面顶撞;要打得服,使其开窍,使其留恋,如临济义玄说:我于黄檗先师处,三度问佛法的大意,三度被打,如蒿枝拂相似,如今更思一顿,谁为下手;(《指月录卷十四临济义玄》)要打得和合融洽,僧团秩序井然;要打得禅风活泼,禅门兴旺,四众来归。德山动辄打人,常人视之,成何体统!可是,在其门下,经常都有五百僧人留住参学,视其训授,天险海深,难窥边际,(《宋僧传卷十二德山宣鉴》,载《大正藏》卷50,页778下)是一位莫测高深的大禅师。德山驾驭得住弟子,控制得住僧团,充满生机活力,这就是德山的人格魅力与领导艺术。

四、对德山禅的评价

  1、德山棒,临济呵

  《碧岩录》第87则说:德山棒如雨点,临济呵似雷奔。《汾阳无德禅师语录》说:德山棒,临济呵,独出乾坤解横沬,从头谁敢乱区分,多口阿师不能说。临机纵,临机夺,迅速锋芒如电掣,乾坤只在掌中持,竹木精灵脑劈裂。棒喝教学,为禅门创新之举(独出乾坤)并以此代替文字知解(解横沫),没有人敢说他不好(乱区分),好说长论短的阿师也不能说他不对。棒喝是应学人的根机而发的(临机),要有妙观察智才能施教,来得迅猛突然,有方有度(掌中持),使受教者开窍顿悟(脑劈裂)。德山与临济并举,足见其在禅门中的地位。

  2、德山势

  陈兆雄先生在《禅门人物的风姿》(《禅学论文集》第二册,大乘文化出版社1977年版)中,称德山禅富有磅礴气势和威慑力量,望之威严,莫测高深。陈先生所说是有根据的。如前举德山见崇信就说久向龙潭,及乎到来,潭又不见,龙又不现!引起崇信对他的重视。

  再如他参访沩山灵佑:

  夹复子上法堂,从西过东,从东过西,顾视方丈,曰:有么有么?(沩)山坐次,殊不顾眄。(德山)师曰:无无!便出至门首,乃曰:虽然如此,也不得草草!遂具威仪再入相见。才跨门,提起坐具曰:和尚!(沩)山拟取拂子,(德山)师便喝,拂袖而出。(页230上)

  沩山是德山的前辈(比德山年长9岁),且为沩仰宗创建人,他在沩山面前,表演了一幕汹涌凌厉的禅机,沩山却处之泰然,基本上是静观其拿云攫雾之势。后世祖师说沩山两度勘破了德山。尽管德山着草鞋出去也,沩山仍对他作出高度评价:此子已后,向孤峰顶上,盘结草庵,呵佛骂祖去在。(页230上)

\

  兹对德山参沩山的公案,作几点解释,以助理解。

  德山将夹衣夹在胳膊下(夹复子)上法堂,显出傲慢,意在激怒沩山。沩山如动肝火,方寸必乱,德山可一鼓将沩山拉下马。从西过东,从东过西,顾视方丈,意为西(佛)法东来,德山向沩山学法(从东过西)。沩山既为宗师,自非等闲之辈,傍若无人,默不作声(维摩居士有默不二),处之泰然。这下倒将了德山一军,德山沉不住气,连说无无,意为你沩山无法可传,但你德山不是说过我宗无一法与人么,既无法,你德山来干什么呢!第一回合,显然是德山输了。德山走出门首,变换战术,具威仪再人相见。坐具是一块二至三层的长方形布,为比丘六物之一,坐卧时敷于地上或卧具上,中国则变为拜佛或礼师长之具。德山提起坐具意为你能作我的师吗?呼和尚,意为你说法吗?拂子为禅家之庄严具,执拂上堂说法叫秉拂,北禅神秀有拂尘看净(勿使惹尘埃)说。沩山拟取拂子,意为扫相,有什么可说的,德山把取拂子理解为扫尘埃,所以德山便喝,因对拂子有多解,不能说谁胜谁负。德山拂袖而出,着草鞋出去,表明德山近乎落荒而逃,但他敢于挑战权威,且未被轰出,走得还是体面,足见其势不虚。

  3、禅学源于《金刚经》

  德山出自石头希迁一系。希迁据《华严经》理事无碍思想,着《参同契》,建立回互学说,即各个不同的事物是相互融会涉人的,有其相同性,如大乘佛教都以成佛为目标,这就是回互,回互又名理;但各个宗派的教理行都各有特点,这就是不回互,又名事。希迁认为理事无碍,两者是统一的,他说执事元是迷,契理亦非悟。门门一切境,回互不回互。把回互看作是悟的关键。后来的曹洞宗,就继承了希迁的禅法。德山最先接受的是《金刚经》,先人为主,一切都从《金刚经》角度去思维,如他说我宗无语句,实无一法与人就与《金刚经》有关,自然不讲《华严》与回互了。

  德山禅与道一禅比较接近,如德山的无心于事与道一的平常心是道就近乎;德山棒可能是道一棒的继承,以道一首开棒呵教学故。

  概括说来,德山禅学,创新不多;德山棒与其人的澎湃气势,使徒众倾心。其后继者开创了云门宗与法眼宗,五家禅中有其二,数典不忘祖,后代子孙,自然要对德山大书特书了。

相关推荐
热点栏目
推荐阅读
以汤沃沸 以汤沃沸

以汤沃沸成语名称以汤沃沸成语拼音yǐ tāng wò fèi成...

以点带面 以点带面

以点带面成语名称以点带面成语拼音yǐ diǎn dài miàn...

以火止沸 以火止沸

以火止沸成语名称以火止沸成语拼音yǐ huǒ zhǐ fèi成...

以水洗血 以水洗血

以水洗血成语名称以水洗血成语拼音yǐ shuǐ xǐ xuè成...

以求一逞 以求一逞

以求一逞成语名称以求一逞成语拼音yǐ qiú yī chěng成...

最新文章
情爱过义,子孙之灾也。 情爱过义,子孙之灾也。

情爱过义,子孙之灾也。...

惊塞雁,起城乌,画屏金鹧 惊塞雁,起城乌,画屏金鹧

惊塞雁,起城乌,画屏金鹧鸪。古诗原文[挑错/完善...

情知已被山遮断,频倚阑干 情知已被山遮断,频倚阑干

情知已被山遮断,频倚阑干不自由。古诗原文[挑错/...

情知已被山遮断,频倚阑干 情知已被山遮断,频倚阑干

情知已被山遮断,频倚阑干不自由。古诗原文[挑错/...

情最难久,故多情人必至寡 情最难久,故多情人必至寡

情最难久,故多情人必至寡情;性自有常,故任性人...

惆怅双鸳不到,幽阶一夜苔 惆怅双鸳不到,幽阶一夜苔

惆怅双鸳不到,幽阶一夜苔生。古诗原文[挑错/完善...

情欲意识,尽属妄心消杀得 情欲意识,尽属妄心消杀得

情欲意识,尽属妄心消杀得,妄心尽而后真心现。...

情由忆生,不忆故无情。_1 情由忆生,不忆故无情。_1

情由忆生,不忆故无情。...

情者文之经,辞者理之纬; 情者文之经,辞者理之纬;

情者文之经,辞者理之纬;经正而后纬成,理定而后...

惆怅南朝事,长江独至今。 惆怅南朝事,长江独至今。

惆怅南朝事,长江独至今。古诗原文[挑错/完善]出自...

友情链接

手机版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