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刚经常识网
标题

吉祥安乐不假外求

来源:金刚经常识网作者:时间:2019-10-11 09:27:28
吉祥安乐不假外求  吉祥安乐 不假外求  佛教的无常论就告诉了我们,变化是永恒的道理,世事、人物、感情都会变化。好的固然可以变坏,坏的当然也可以变好。学了佛法,既可以变好,也不怕变坏,祛除了患得患失的心态,心胸坦荡,无所悸滞,生活自然就会安祥自在,事事如意吉祥。  正信正念 掌握命运  「祸福无门,惟人自召」,您是否一直都在想尽办法来抗拒祸殃,迎接幸福?  您是否向来都习惯於把个人的成败得失,幸与
吉祥安乐不假外求

  吉祥安乐 不假外求

\

  有人往邪道求,有者向权霸谋,更甚者是往鬼神要。由於人心劣性的倾向,故宗教得以衍生不息,诸多的外道神棍及灵媒也就藉著「替天行道」、为神服务的旨意,诳称自己为某神所托、某仙附身、具神通力量,能为人祈福求愿赐予吉祥、及驱魔降妖的法力,妖言狐语,扰乱人心。 人生何求?生活在这现实的社会里,人人都希望自己能无忧无虑幸福快乐的过活。然而,人生不如意事,十之八九。很多时候,许多个人的愿望都无法如愿以偿。在欲求而不达的情况下,人的心理就会起诸怨怪。责怪自己的命运、风水地理、与时辰八字,甚至归咎祖宗不灵,没有庇佑,赐予吉祥。在无计可施之下,加上愚昧的心理,人就会去寻觅一些特别管道,向外求救。

  由於有求必应的「灵验」事件不断地上演著,造成人心惶惶,似有似无,玄妙怪异,弄得人人宁信其有。於是宗教也就变成神灵的通道,神棍的温床。在亚洲各国,神棍骗财骗色的丑闻频频见报。

  为何还会有这么多的受害者?追其究竟,无非是迷信害人,由於神迷心窍,加上贪欲的心理作祟,人宁愿受骗,亦不愿检讨自己的信仰态度,更别说朝向真理的路。佛陀曾说道:「被恐怖驱迫的人,认为对山岳森林、树木及园苑膜拜,庙宇灵祠求依靠,彼等非为最上安稳依靠处,如是诸类所依靠皆无法脱离一切苦。」――《法句经》14章 188/9

  在佛教徒的现实生活里,是坚持自强不息,以自力更生的态度去谋求个人的生活安乐。佛陀就曾教导弟子开发自我的重要,不假外求、不屈服於幽灵,以正信正念克服一切困难。

  「人定胜天」此句箴言告诉我们:一切主权,都操纵在我们自己手里,即使我们注定要受苦,也可以用行善来改变我们的生命。学佛就是改进思想的最佳办法之一。

\

  佛教的无常论就告诉了我们,变化是永恒的道理,世事、人物、感情都会变化。好的固然可以变坏,坏的当然也可以变好。学了佛法,既可以变好,也不怕变坏,祛除了患得患失的心态,心胸坦荡,无所悸滞,生活自然就会安祥自在,事事如意吉祥。

  正信正念 掌握命运

  「祸福无门,惟人自召」,您是否一直都在想尽办法来抗拒祸殃,迎接幸福?

  您是否向来都习惯於把个人的成败得失,幸与不幸皆归功於天意或命运?

  别低估您自己,给自己一个机会,尝试转换自己的心态与意念,改变一下生活的模式。此部《吉祥经》可作为您的生活指南,藉以提升生命的真义,让自己活得更充实。此经的宗旨涵盖六个要点:

  (一)培养正确的人生观

  (二)获取智慧的正确方法

  (三)建立人际关系的正确途径

  (四)谋求财富的正当途径

  (五)提升个人美好品德的生活准则

  (六)趋向至善至美,快乐人生的指南

  希望您能从此部以人为主、以伦理为纲要、以现实为题材、以真实为理论的《吉祥经》,洞窥佛陀教理中的「三十八种吉祥法」得到启发,如何在现实人生里谋求到吉祥,享受到幸福如意的快乐人生。

  受请开示 吉祥因缘

  「吉祥」为何物?据说这个问题连天界的神只都无法明了其真义。众天神曾为此事,花费了很长的时间来讨论这问题。由於无法得到结论,居住在忉利天的帝释天王就派了一位天子下凡,到印度向佛陀请示,求解迷津。

  由於天神身分特殊,不能曝光於世人眼前,於是此位天子就选择在午夜时分,降临到印度的舍卫国,亲往佛陀所居住的只树给孤独园。抵达佛陀处时,天子即向佛陀行诸礼敬及表明来意,恭请佛陀慈悲为他解说吉祥事,这就是《吉祥经》的由来。

  经典诠释 六事成就

  在此部《吉祥经》里,天子与佛陀成为主要的一对角色,两者间的对答就成为重要的内容。一般上佛经的开端,都有详细的记叙佛陀说法的缘由与情节。从「如是我闻」至「尔时」这一小段字句里,就列明六样事项,即所谓的「六事成就」,包括:

  一. 信成就

  二. 闻成就

  三. 时成就

  四. 主成就

  五. 处成就

  六. 众成就

  此六事就像俗人召开会议般,必须详细列出日期、时间、地点、议案、主持人及出席者。古僧大德在注释经论或讲经说法时,都会特地将此六事详说分明。

  佛陀说法分两种情形:一是受请开示,另一种是不请自说。有关佛陀不请自说的经典,一般是在遇著或目睹某些事物,触发了他讲道说法的动机,藉以启发弟子能对事物反省思虑,得到领悟。诸如收集在阿含藏的《木喻经》、《火焰经》及《转*轮经》等,都是著名的不请自说之典故。其他受请开示的经典,则是在诸多因缘和合,请示说法汇聚成典。

相关推荐
热点栏目
推荐阅读
以汤止沸 以汤止沸

以汤止沸...

以泪洗面 以泪洗面

以泪洗面...

以泽量尸 以泽量尸

以泽量尸成语名称以泽量尸成语拼音yǐ zé liàng shī成...

以渴服马 以渴服马

以渴服马成语名称以渴服马成语拼音yǐ kě fú mǎ成语...

1997年3月3日出生的人五行缺 1997年3月3日出生的人五行缺

1997年3月3日出生的人五行缺什么?公历1997年3月3日出...

最新文章
情爱过义,子孙之灾也。 情爱过义,子孙之灾也。

情爱过义,子孙之灾也。...

惊塞雁,起城乌,画屏金鹧 惊塞雁,起城乌,画屏金鹧

惊塞雁,起城乌,画屏金鹧鸪。古诗原文[挑错/完善...

情知已被山遮断,频倚阑干 情知已被山遮断,频倚阑干

情知已被山遮断,频倚阑干不自由。古诗原文[挑错/...

情知已被山遮断,频倚阑干 情知已被山遮断,频倚阑干

情知已被山遮断,频倚阑干不自由。古诗原文[挑错/...

情最难久,故多情人必至寡 情最难久,故多情人必至寡

情最难久,故多情人必至寡情;性自有常,故任性人...

惆怅双鸳不到,幽阶一夜苔 惆怅双鸳不到,幽阶一夜苔

惆怅双鸳不到,幽阶一夜苔生。古诗原文[挑错/完善...

情欲意识,尽属妄心消杀得 情欲意识,尽属妄心消杀得

情欲意识,尽属妄心消杀得,妄心尽而后真心现。...

情由忆生,不忆故无情。_1 情由忆生,不忆故无情。_1

情由忆生,不忆故无情。...

情者文之经,辞者理之纬; 情者文之经,辞者理之纬;

情者文之经,辞者理之纬;经正而后纬成,理定而后...

惆怅南朝事,长江独至今。 惆怅南朝事,长江独至今。

惆怅南朝事,长江独至今。古诗原文[挑错/完善]出自...

友情链接

手机版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