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刚经常识网
标题

发展另一种面对困境的态度

来源:金刚经常识网作者:时间:2019-10-07 09:33:36
面对困境时,应自然地生起涌现欢喜的念头;

  面对困境时,应自然地生起涌现欢喜的念头;

\

  就像面对冰淇淋或音乐时,  自然的心生欢喜般。  在此末法时期,众生特别被苦、困难及不快乐所折磨,这是因为他们脆弱的心智无法把所经历的困难及伤害视为有利,甚至视为安乐的因。人们无法认识到这点,而且无法训练自己的心智在这种认知上。  与其视所有由众生及无生命的事物所引起的伤害为苦,不如养成一种习惯,将所有这些苦视为正面、有利的因素,使自己安乐的因素。先尝试将小伤害视为有利的,逐渐习惯后,就能将严重的困难视为好的,甚至是愉悦的,安乐的必要条件。最终将能把所有干扰自己的事视为不可或缺的。将困难情境视为有害且不如意是很平常的,而你却能将它视为是使自己安乐的极大助益。 转念的修持并非要去止息困难,而是要使自己能运用所经厉的困难,发展心智以成就菩提道次第。这并不意味着现在或将来,不会再受到敌人或疾病的伤害,只不过意味着将不会受到它的干扰罢了。这些困难将不再干扰我们修持佛法,及成就菩提道的了悟。事实上,困难并不干扰人,它甚至可以帮助人发展心智及持续佛法的修持。  困境是如何帮助佛法的修持呢?必须在两种思维上训练自己的心智。第一,必须停止对苦的排斥心,第二,必须欢喜地面对困难。当达到这种遇到困难,不再感到不快乐的境界时,困难就不再是自心了悟菩提道的障碍了。 只见问题负面的缺失(即过患,毛堃录入时注)  我们都会遭受过,如暴风雨之类,有生命或无生命物质的伤害。倘使我们的心习于视这些经验为苦难,那么将只会发现周遭的人物或环境,变得越来越困扰自己。连最微细、最不起眼的事物都会使我们的心感受到极大的痛苦,因而变得极容易生气。然而,这问题的根源,都是我们的强烈自私心。  一旦将每一件事物都当成难题,那么即使别人为你准备的食物稍凉了一点,也会造成你心中极大的不悦;某人的穿着或装扮有点不对劲,不合己意,也会成为痛苦的因。若夜晚有人或有动物制造噪音,吵醒了你,你也会生起无名的怒火,第二天就会整日埋怨,“唉!我昨夜一夜没睡,因为……如何……如何。”于是,没有睡好就成了不可思议的问题,不可言喻的痛苦。 睡觉或静坐时,即使是一点点微细或极不起眼的东西,如跳蚤爬过你的脚,咬了你,此时,若不能生起安乐的心来面对它,则这轻轻的一咬,会变成不可想像的大问题。有些人,花了数千元旅费去外地旅游,在待了一个晚上之后,只因不能忍受这类的不舒服,次日即束装而返。 习惯于用某种方式看待事物是心的常性,若养成将任何不完全合乎利己心所期待的微小事物看做是问题的话,则会把小事情夸大成为大麻烦。如果将小痛苦视为大麻烦并为之恼怒的话,将会永无休止的被沉重、不快乐的心所奴役。最后将难以忍受任何困难。触目所及皆成怨敌。对每件事物都会觉得不满,任何所听到、看到、尝到、闻到或触摸到的东西都会使自己不快乐。心夸大问题,使得人生充满苦恼、沮丧、偏执及精神崩溃。如果不断的被毫无快乐的心所奴役,那么别说是一天,甚至一小时的快乐也很难有了。  如果没有任何事物能让自己欢喜起来,或让自己满意的话,将无法体验快乐。在这种心境下,不管尝试什么,不管去到那儿,每一件事都会使自己不愉快。由于不明白这是自身的问题,不明白自己的心已习惯于这种思维模式,所以就会将一些外在事物,其他的人或物,视为问题根源。越认为自己的问题源自于外在的人或物,则会越愤怒。就像火焰般,油加得越多,火焰越猛烈。怒火越大,所造的恶业越多。然后会对所有的每一件事物,如房子、周遭的人,任何感官所触及的事物生气。这就是所谓的“触目所及皆为敌。” 据说伟大的行者密勒日巴,常将右手放在耳上,持倾听状的手印,这意味着,一切存在的事物,对他而言都是一种告诫、一种教示。对于伟大的行者而言,一切事相不但不相为敌,反而是友,亦即“触目所及皆为友”。事事不但不是困扰,反而是有益、具正面作用的。对伟大的行者而言,一切事相都是无上喜悦的,一切事相的自性都是空的。 看问题的有利面  遇到难题时,若能谨记困难的有利面,并将困难与大乘转念的修持相结合,则所有困难就成了有益的。困难不再是坏的,反而是好的,有益的。  无论有多少困难,为这些困难而心烦或恼怒都是毫无意义的。当遇上不幸、不如意的情境时,最重要的是必须再三地思维,视它为困难或为之恼怒所可能带来的极大缺失(即过患,毛堃录入时注)。因此,根本不需要把它们视为困难。 有些境况是可以改善的,但有些境况就只能逆来顺受。例如,不管再怎么懊恼天不是地,也无法倒转天与地。为这此事伤神,是毫无意义的。无论多么地为困难担忧或为某个人的一点小事恼怒,都是多余的。  寂天菩萨在《菩萨行论》中阐释,如果问题是能解决的,就不需要为它烦恼,更没有理由为它气愤颓丧。如果问题是无法改变的,就更没必要为它不快乐或不高兴。也就是说,不管发生什么事,都没有理由生气或沮丧。  无论发生什么事,总是思维着“这是好的,有利的情境。”举例来说,在某人被毒蛇咬伤时,为去除毒素把伤口附近的皮肉割除」虽然很痛,但是却有助益,因为这样做可以保住生命,所以是有利无害的。根据西藏医学的理论,当病毒发散出来时,通常表示病情有了进步。虽仍是病痛,但因病毒已由体内散发出来,不再驻留在体内日益滋长蔓延,因此被视为是好现象。 把来自人或物的伤害视为困扰,有极大的缺失。反覆思维自己在这辈子所会遭遇过的问题,并思维视之为困难的结果。然后生起一种强烈的动机,下定决心“从现在起,无论我将面对什么困难。我将会视它们为有利的。”具有这种无畏、肯定的态度是非常重要的。 秉持这种坚强的念头,试着训练自己的心,直到能像经验丰富的驯马师一般一纵使漫不经心,也可毫不费力的驾驭马儿,不论马儿如何奔腾,也不会摔下或危害到自己的生命。驯马师之所以能巧妙的驾驭,是因为他的身体可以随马儿奔腾的方式自然的回应。同样的,无论遇到什么凄惨的境况或障碍,应该立刻毫不费力的视它们为有利的。欢喜问题的念头应该像喜欢冰淇淋或音乐的念头般自然生想。就如酷爱音乐的人听到音乐时,欢喜的念头会自然地生起,不需考虑任何理由。  遇到逆境时,若能自动的将它视为好的,就能喜乐。即使面对批评、贫穷、困难、病痛、或死亡时,内心丝毫不受干扰,仍然喜乐常在;你将毫不费力、自然地明了困难的益处,而越能明了困难益处,就越能喜乐地经历人生中的困难。 经由训练自心,且养成不把问题视为困难,那么就算遇到身心上的大困难,也会变得容易忍受,并能安然渡过,问题变成喜乐的,如棉花般,轻盈且柔软。  视问题为乐趣  实际遇到困境时,很难立即将它视为行善的契机,因此完善的准备是很重要的。预先做好训练,那么当严重的问题来临时,才能轻松的运用所熟悉的菩提道次第禅修或转念法来修持。  将困难转化成安乐,光是明了困难有益于修善是不够的。必须诚挚的认识自己的问题就是自己修善的必要条件,并且由其中生起持续、稳定的喜乐。 在困境时,要想着:困难带给自己无尽的利益,它能带来现世及来生的安乐、解脱、及证悟的究竟安乐。因此,困难对自己有无尽的利益。纵然问题可能是非常地严重,使人难于忍受,但它们却是最可喜的。它们其实是人们所拥有的东西中最美好的,因为它们将持续不断的带给自己好处。  停止厌恶困难并生起喜欢困难的这种思维方式,会让自己的心情快乐起来,也可以使自己不沮丧、不灰心地持续修行。反复如此思维,训练心智,转化自心为喜乐。 就这样,因为强烈的相信经历困难是可喜的,纵然问题仍然存在,但已不觉得它的存在了。既然它不再扰心,也就容易忍受了。这是克服自身疾病及其他生活上问题的方法。如果你能克服那些会以为干扰自己快乐修法的外在敌人及灵异。那么,纵使他们继续作怪,也已无法扰乱或伤害你的心。  只要视某事为难题并让它来激怒自己,无异等于自造难题来扰乱自己的心。一旦这种情形发生,就无法转化苦于大乘道了.实际上,若能运用苦于大乘道,则问题将能使自己善业增长,并且变成安乐之因。然而,这必须自己去体验才会明了。  当然,你无法要求自己在猝然面对大问题时能立刻转化它们为大乘道。因此,应根据自己的能力,训练自己的心先转化小痛苦,然后,当遇上大问题或大灾难,甚至是最恐怖的死亡时,才能将它与善融合,并运用于大乘道。  简言之,训练自己的心,体察一切问题的美。为使问题合乎自己的意,就必须不再看问题的负面,尽可能去看问题的正面及有利面。生命的境遇是否美好,端赖自己的心如何认知它、诠释它。自己可以选择是否将某一经验视为“美好”或“困难”。这全看自己的心如何去诠释它了。

\

相关推荐
热点栏目
推荐阅读
以白为黑 以白为黑

以白为黑成语名称以白为黑成语拼音yǐ bái wéi hēi成...

以白诋青 以白诋青

以白诋青成语名称以白诋青成语拼音yǐ bái dǐ qīng成...

以直报怨,以德报德 以直报怨,以德报德

以直报怨,以德报德成语名称以直报怨,以德报德成...

以瞽引瞽 以瞽引瞽

以瞽引瞽...

以眦睚杀人 以眦睚杀人

以眦睚杀人成语名称以眦睚杀人成语拼音yǐ zì yá sh...

最新文章
情爱过义,子孙之灾也。 情爱过义,子孙之灾也。

情爱过义,子孙之灾也。...

惊塞雁,起城乌,画屏金鹧 惊塞雁,起城乌,画屏金鹧

惊塞雁,起城乌,画屏金鹧鸪。古诗原文[挑错/完善...

情知已被山遮断,频倚阑干 情知已被山遮断,频倚阑干

情知已被山遮断,频倚阑干不自由。古诗原文[挑错/...

情知已被山遮断,频倚阑干 情知已被山遮断,频倚阑干

情知已被山遮断,频倚阑干不自由。古诗原文[挑错/...

情最难久,故多情人必至寡 情最难久,故多情人必至寡

情最难久,故多情人必至寡情;性自有常,故任性人...

惆怅双鸳不到,幽阶一夜苔 惆怅双鸳不到,幽阶一夜苔

惆怅双鸳不到,幽阶一夜苔生。古诗原文[挑错/完善...

情欲意识,尽属妄心消杀得 情欲意识,尽属妄心消杀得

情欲意识,尽属妄心消杀得,妄心尽而后真心现。...

情由忆生,不忆故无情。_1 情由忆生,不忆故无情。_1

情由忆生,不忆故无情。...

情者文之经,辞者理之纬; 情者文之经,辞者理之纬;

情者文之经,辞者理之纬;经正而后纬成,理定而后...

惆怅南朝事,长江独至今。 惆怅南朝事,长江独至今。

惆怅南朝事,长江独至今。古诗原文[挑错/完善]出自...

友情链接

手机版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