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刚经常识网
标题

宣化上人:烦恼有多少?

来源:金刚经常识网作者:时间:2019-11-14 09:27:52
烦恼有多少?-宣化上人开示 摘自《般若波罗蜜多心经非台颂解》 烦恼。这烦恼啊,比客尘又厉害了。那个客尘,仅仅让你在形式上受一点刺激;这个烦恼,简直就被这个客尘攻到里边来了,攻到里边,生了烦恼了,所以这个烦恼比那客尘更厉害。 烦恼是怎么有的呢?就是这个主人哪,这个主尘也摇动了;本来是个主人来的,但是现在被摇动了。被什么摇动呢?被那个客尘摇动。被摇动得也就不知道自己是主人,就发起脾气来了,就有了烦恼了

烦恼有多少?-宣化上人开示

摘自《般若波罗蜜多心经非台颂解》

烦恼。这烦恼啊,比客尘又厉害了。那个客尘,仅仅让你在形式上受一点刺激;这个烦恼,简直就被这个客尘攻到里边来了,攻到里边,生了烦恼了,所以这个烦恼比那客尘更厉害。

烦恼是怎么有的呢?就是这个主人哪,这个主尘也摇动了;本来是个主人来的,但是现在被摇动了。被什么摇动呢?被那个客尘摇动。被摇动得也就不知道自己是主人,就发起脾气来了,就有了烦恼了。你说这是不是比那客尘厉害呀?那客尘,你还可以说:「客尘呀!你快一点走了吧!你若不走,我太苦了!」可以把它推到一边去。这个主人你说你往什么地方推?你推到哪个地方去?推不出去,它已经到你的家里了,所以这是很厉害的。 

这个烦恼有多少啊?我最不愿意讲这个烦恼,为什么呢?因为我一讲,怕你们烦恼就多了。没有讲的时候,你不知道有多少,还可以不清楚,随便起一个烦恼就算了,不知不觉就过去了。我若讲明白了,你每起一个烦恼,就说「这个是个什么烦恼?喔!这个是这个。」这是烦恼上又加上一个烦恼,所以我讲了这么久的经,我不讲有多少烦恼。有人说:「我听说你讲过了呀!」什么时候讲过的?「你不是说有八万四千烦恼吗?」不错的,我讲过有八万四千烦恼,不过八万四千烦恼那太多了,我没有单单提出某一个烦恼叫什么名字。现在,我想把这个烦恼的名字告诉告诉你们,你们知道它的名字,再要生烦恼就比以前还更容易了。所以以前我不讲,就是怕你们容易生烦恼。今天应该讲了,因为时机到了,机缘成熟了。今天就是讲多烦恼的一个日子,因为今天我有烦恼。为什么今天我有烦恼呢?哈!这个我怎么能告诉你呢?我的烦恼就是我的烦恼,不能对你讲的。不过我要讲讲这个多的烦恼,多到多少呢?二十个。 

这二十个烦恼叫随烦恼。二十个烦恼里头,又分为小烦恼、中烦恼、大烦恼。小烦恼有多少?有十个。中烦恼有多少?有两个。大烦恼有多少?有八个。小中大合起来就是二十个烦恼。你要多少个烦恼?你要多少,我给你多少。你要一个就给你一个,你要十个就给你十个,你要十五个给十五个,二十个全给你也可以的。 

什么叫小烦恼?我本来可以形容出小的烦恼是什么样子,但这要很多时间,并且我若真要形容这个烦恼是什么样的,我就就要先打你们一顿,这就是烦恼,打人就是烦恼。头一个烦恼是「忿」,忿就是忿忿不平的,「你真是混帐,可恶到极点了!」你说这是烦恼不是烦恼?你欢喜这个不欢喜?欢喜就拿去,我不欢喜,所以我就想把这个烦恼送给人,有人接受吗?没有人接受,我就等着慢慢再给人。这第一个是忿。 

\

第二个烦恼是「恨」,「我恨你,我恨透了你了。」为什么我恨透了你了?怎么叫一个「恨」呢?恨就是爱的反面。为什么你要恨这个人呢?就因为爱这个人爱不成功了,所以就要恨。我有一个弟子,她有一个男朋友。这个男朋友一听说她要出家,就恨起来了,在电话上就说:「我恨你!」把这个徒弟吓得「 I feel terrible. 」 

第三个是什么呢?第三个更厉害了,不单恨,还恼了,生了烦恼了,第三个就是「恼」。苦恼也是这个恼,烦恼也是这个恼,恼怒也是这个恼。无论是苦恼也好、烦恼也好,恼怒也好,都是不自在。这个恼是很不自在的。怎么叫恼呢?恼者,脑也。什么叫「脑」呢?就是头。你这一恼,唉呀!头也痛了,眼睛也发火了,这个头就不知道有多大了。这都是恼出来的,越恼头就越大,恼到极点,这个头一直大大大,大到极点就生脑溢血,血就流出来,死了。也就是因为恼,所以才会有脑溢血病。这个脑子的烦恼,有人欢喜吗?有人欢喜我现在就做布施,这二十个烦恼我今天要做布施用,布施给人烦恼。 

第四个是什么?第四个烦恼是「覆」,覆藏。「覆」就是盖覆、遮盖住了。这个覆比忿、恨、恼更厉害。忿、恨、恼是发到外面去。这个「覆」是不叫人知道,是把它圈到自己心里边,盖上它,不欢喜人知道,这叫覆藏。这覆藏啊,对自己很受伤的。伤什么呢?一覆就生胃病。这个毛病美国人很少,中国人尤其出家人很多。为什么很多呢?就因为它有个覆,都把烦恼包藏在里边,不叫人知道。明明他有烦恼,他把它藏到里边盖住不露出来,在里边憋着憋着,就憋出胃病了。一生胃病,就常常「呃!呃!呃!」,就生这种病了。有这种病的人,你就知道他有这一种覆藏的烦恼。你说我讲这个怎么样啊?这是最正确的一种讲法。我这是设身处地的来告诉你们这种烦恼。 

第五个是什么呢?第五个「诳」。这个覆,他不叫人知道,外边也没有人问他,它总在里边圈着,还不要紧。这个诳,也就是妄语。本来他生了烦恼了,这时候有人问他:「你为什么生烦恼?」「没有呀!我没有生烦恼呀!谁生烦恼了?」还反问你,谁生烦恼了!他自己里边这无名火把天都拱破了,你问他,他不但说没有,还反问谁生烦恼,这是打妄语。所以呀,我因为不愿意给你们讲,也就怕你们到那时候会打妄语,我如果一问,「你发什么脾气?」「没有啊!我没有发脾气啊!」会先有这个覆藏,而后就打妄语了。我如果不讲呢,你们不懂这个方法,也就免得打妄语了。 

第六个是「谄」。谄就是谄媚。怎么叫谄媚呢?谄媚于人就是明明心里不欢喜这个人,见着他还要给他讲好话,现在流行话就叫「拍马」。就像穷人见到有钱人:「啊! 张 先生,您到什么地方去呀?」,总是谄媚的样子,那种邪奸谄笑就是谄。 

\

第七个小烦恼是什么呢?就「骄」,骄傲。「哼!我睬都不睬你,你有钱是你的事,关我什么事!」「你看我多大!这个世界我是最第一了!啊!我这个身体比须弥山还大,我为什么要对你客气呢?」这个骄傲,以为自己的身体大过须弥山。前一个是谄,这个他不谄,他就「哦!你好给人家拍马,我才不睬人哩!」变成个骄了。 

那么第八个是个什么呢?变成一个「害」,就是伤害。「你有势力,你有钱,哈!我一刀把你杀了,我看你再能有什么用!」他并不是实实在在去做伤害人的事情,只是这样想,在心里想要伤害人。 

第九个是什么呢?这第九个我以前没有做布施,但你们已经早都有了,不知道是从什么地方偷来的。它是什么呢?就是「妒忌」。这个妒忌我以前所以没有讲,就因为我知道很多人都有,你也妒忌他,他也妒忌你,互相妒忌。可是,你不知道这个妒忌是从什么地方来,所以我说你是偷来的。因为你不知道,来路不明;来路不明就是偷来的嘛!以前你不知道你这个妒忌是从什么地方来的,现在我告诉你,你就知道了。这是二十个随烦恼里,十种小随烦恼中的第九个烦恼。 

第十个,差不多的人会有,差不多的人会没有,这就是「悭贪」的「悭」。什么叫悭贪?就是舍不得,不肯布施。有钱了,拿一个铜板在手里用力地攥、攥、攥、攥……,啊!把铜板攥得都变成水了!说:「喔!我的铜板怎么没有了?我也没用啊,怎么没有了呢?」原来变成水了。这是第十个小随烦恼。 

二十个随烦恼已经讲完了十个小随,还有两个中随、八个大随。随就是跟随的随,跟随谁呢?跟随你,也跟随我。你有烦恼,就跟你去了;我有烦恼,就跟我来了;那么他有烦恼,就跟他去了。 

这两个中随烦恼是什么呢?就是「无惭」、「无愧」,不知道惭愧。「惭」字是竖心边,加一个斩首的「斩」,也就是斩断烦恼的「斩」,是个杀的意思。这种烦恼,就是你做错事了,而还不认为是错。譬如你杀了人了,本来是犯法的,你自己却觉得这是你应当杀的,不犯法。乃至于杀众生,那更不用说了,自己就不知道改悔。你心里所应该断的烦恼,你不去断它,这也叫无惭;也就是你心里有一种杀心,你不去改过去,这也叫无惭。 

无惭在中文讲就是不知道羞耻。什么叫羞耻呢?羞,就是不能见人了。不知羞耻,就是你做的事情很不光明正大,见不了人了,但是你不以为这是不对,还认为「这有什么关系,他也一样做错事嘛!」自己给自己讲道理,自己给自己做辩护律师,说自己怎么样、怎么样有道理,还理直气壮的认为自己的理论非常正确。那么这就叫无惭无愧。 

「愧」,这愧是心字边加一个鬼神的「鬼」字,就是说你心里不光明,可是你还认为是对的,这就叫无愧。愧就是愧疚、内疚。内疚就是心里有一种很抱歉的感觉,好像很对不起人似的。无愧就是很对不起人,可是他也不说「 I am sorry 」,还觉得自己没有对不起人。「无惭」、「无愧」这是两个中烦恼。 

再有八个大随烦恼。第一个大随烦恼就是「不信」。你想不到「不信」是一个烦恼吧?你讲什么他也不相信,你讲对的他不相信,你讲不对的他更不相信;你讲得有道理他也不信,你讲得没有道理他更不信;你讲多一点他也不信,讲少一点他也不信;你讲有他也不信,讲无他也不信;讲空他也不信,讲不空他也不信。无论讲什么他都不相信;你说得天花乱坠、地涌金莲,他也好像没听见似的。总而言之,他的这个宗旨就是不信。这是第一个大随烦恼。 

第二个是什么呢?第二个大随烦恼就是「懈怠」。人人都想不到这个懈怠是个大随烦恼。什么叫懈怠?「懈怠」就是懒惰。懒惰就是不勤学法门,无论做什么他都懒惰,甚至吃饭他都懒得吃,吃一口要等五分钟,再吃一口再等五分钟;睡觉他也懒得睡,干什么他就不懒惰呢?中国那个打麻雀;打麻雀,就是那麻将,就是玩那种牌。几个人坐在那个地方打麻将,那个时候他就有精神,不懒惰、没有懈怠了。他这种的懈怠,在法上也懈怠,在修行上也懈怠。他不单自己懈怠,还要影响其它的人也懈怠,不单要影响其它的人懈怠,他根本就不愿意任何人去做什么事情。好像这儿有一个人,他睡觉睡到八点钟,为什么呢?就因为旁人起身起得早,所以他要替旁人来睡觉,这就是一种懈怠。他这种懈怠就是有一种烦恼心了,有什么烦恼?「你们这些人这么修行,我就不修行,把你们影响得也不修行了,你们就勤力两天,连三天都不到,你们就也懒惰了。」他想用他这个懈怠,来影响其它的人随着也懈怠,所以这就叫随烦恼,随着人家而生的烦恼。 

第三个大随烦恼叫「放逸」,也叫放荡。什么叫放逸?「放」就是放开,「逸」就是散漫。散漫、放逸也就是不守规矩了,不愿意守规矩。他不单自己不守规矩,而且也希望人人都不守规矩;譬如他自己欢喜喝酒,他想把一切的人也都拖到酒海里头去,用酒把他泡起来。他自己欢喜什么事情,就把一切人都拖到那里边去。他欢喜跳舞,就把一切人都拉到跳舞厅去;他欢喜看电影,就把所有他认识的人都拖到电影院里去;他欢喜下地狱,就把一切的人也都拖得下地狱里去。他欢喜做饿鬼,就说:「饿鬼是最好的,你快来、快来啦!」把他所有的亲戚朋友都拖到饿鬼道里边去了。他欢喜做畜生,就说:「我做人做够了,还是做狗最好。你看那狗不需要做工,就有人给牠东西吃,又有人来保护牠,这多好啊!」就去做狗去了。不单他自己做狗去,把亲戚朋友也都拖到狗道里头去了。这个放逸是这样子的。 

第四个是什么呢?这回都到每一个人的身上去了,是什么呢?昏沉!什么叫昏沉?你看他听经,听着听着,头就垂下去了。打坐也是这样,他自己还以为这是入了定了,其实这是昏沉。自己还说:「我听经听得清清楚楚的,但是这个头大了起来,想和脚去做朋友,去接近这个脚了。」这都是昏沉。昏沉就是你无论做什么事情,都打不起精神来,就是想睡觉,睡又没有睡着,听经又听不太清楚,听人家说「如是我闻」,「唉!我有没有闻?」这就叫昏沉。 

第五个叫什么?叫掉举。「掉」就把它掉到一边去,「举」就举起来。这个是什么意思呢?这个掉举呀,譬如你这儿正在听经,不知怎么的这个头自己就摇动了,也不知谁叫它摇动的。你自己本来也不想摇动这个头,好像阿难他是要看佛放的光才左右摇动他的头,你这儿也没有光,它自己就这么摇动起来了,这叫掉举。还有,心里头这个烦恼总也掉不了,总一直往上冒出来,心里不安乐,「这个怎么好?听这个经没什么意思,我就打坐吧!」心里不安乐,坐在这个地方总觉得屁股好像坐在针上似的,甚至比坐在针上还痛,这都叫掉举。你看!所以我不讲,你们都不知道这些是毛病啊!「这原来都是在八个大烦恼之中的其中之一呀!」你若常常这样就会生出烦恼来,心里就不安乐。你说这个掉举怎么办?你掉不掉?你还举不举?你若不掉,它就举,不举它就掉,所以这掉举也是烦恼之一。 

第六是什么呢?第六叫失念。「失」就是失去了、丢了;「失念」就是把念失了。有人说:「失念,没有妄想了,那不是最好啦!这怎么叫烦恼?」这个失念是失去正念。譬如你念佛,「南无阿弥陀佛、南无阿弥陀佛、南无阿弥陀佛……」念了三句就停了、忘了,不记得念了。你想念〈楞严咒〉,「妙湛总持不动尊,首楞严王世稀有,销我亿劫颠倒想,啊!还什么来着?」这念念,大家都停住了,也不知道念到什么地方了。这是什么呢?就是失念,把你念经、念咒那个念失去了。并不是大家都不出声,就都入了定了、入了无声三昧了,不是的。现在你们懂了吧! 

第七叫不正知。不正知就是邪知邪见、没有正知正见。对的他说不对,不对的他说对;黑的他说是白的,白的他说是黑的;好的他说是坏的,坏的他说是好的。好像我听见一个弟子讲,说是多吃东西,吃得多一点那叫最难行的苦行,所以他们就左一下右一下,不要命那样拼命地吃,说这是行苦行,这就叫不正知。他以前那么讲,我都不去理他,也不去管他。你苦行就苦行,甜行就甜行,你愿意什么行就什么行,我不管。今天我告诉你,这就叫不正知,不正知就是邪知邪见。 

第八是什么呢?第八是散乱。散乱就是没有定力,就是尽往外照,好像那个照相机似的,左有一个相片照进来,右又有一个相片照进来,都是照人家的相片,不往里边照,这是没有定力,所以就有散乱。修禅定就是治散乱的。这是第八个大随烦恼。 

上边讲的是二十种随烦恼,大的有八、中的有二、小的有十,合起来是二十个。还有六个根本烦恼,这六个根本烦恼,我相信你们都很熟的,可以说是老朋友了。 

第一个就是你的那个「贪」,和我的这个「贪」,和他的那个「贪」。我们这三个贪都是一个样的,三而一、一而三,人虽然不同,但是这个贪是一样的。贪虽然是一样的,但又可以说是不同。怎么不同呢?你那个贪就大一点,我这个贪就小一点;或者你那个贪就少一点,我这个贪就多一点,各人有各人的贪。这个「贪」把我们都给害了,怎么害了呢?你还不知道怎么被它害的。你到现在为什么还没有成佛?为什么你这样的愚痴没有智慧?现在你懂了吗?就是因为这个贪!这个贪就是贪而无厌,什么也不怕多,钱也不怕多、物质也不怕多、垃圾也不怕多,烦恼也不怕多,什么都不怕多,越多越好。所谓「韩信用兵,多多益善」,韩信是汉朝的一个大将军,他用兵是越多越好。越多越好,这就是贪的表现。 

第二个就是「瞋」。这个瞋,我每讲一回经,都要把这个「瞋」字详细讲一下。这个「瞋」是什么呢?就是你那个无明,就是你那个像炮冲那样的脾气。像炮冲那还是小的,现在的人发明了原子弹,氢气弹,人的这个无明、这个瞋心,也就有原子弹那么厉害,有氢气弹那么大的威力。这个瞋就是一种脾气,一种最大的火气。 

第三根本烦恼就是「痴」。我们为什么尽做错事呢?就因为有这个痴。这个痴,令我们不应该做的事情也去做,不应该学的也要去学。好像现在一般青年人吃迷魂药,这本来是不应该吃的,他就吃了这粒还要吃那粒,吃了那粒又要吃多一粒,他也不知道为什么就要多吃。为什么?就是因为愚痴。这愚痴使他以为这里头别有洞天,以为在吃这个药里头一定会有新的发现;甚至于好像哥伦布发现新大陆似的大发现。他要在这个吃药里头发现新大陆,你说这是不是愚痴?就因为「愚痴」,所以被这个「痴」字支配得颠颠倒倒的。 

第四个就是「慢」,就是我慢的「慢」。骄傲、憍慢也是一种烦恼。 

第五就是「疑」。疑,就生一种怀疑不信。什么他都疑,疑神疑鬼、疑是疑非、疑己疑人。对自己他也怀疑,对人他也怀疑;这个道理是的,他也怀疑,这个道理不是,他也怀疑。 

第六个是什么呢?是邪见。他的知见是不正当,有邪知邪见。这是六根本烦恼。 

我今天把烦恼讲完了,我希望我们的烦恼也都完了。不要以为烦恼就是你的亲戚、你的朋友,你应该把它撇掉,不要再帮着烦恼来造罪业。你帮着烦恼,烦恼就帮着你造罪业,罪业就落到你的身上。烦恼它是摩诃萨不管他了,它是不管你受罪不受罪、遭报不遭报的,它先逃之夭夭。你受罪的时候,烦恼就跑了,他也没有烦恼了。你到地狱那时候,就没有烦恼跟着你再起烦恼了。为什么呢?因为那个时候烦恼也 Goodbye 了,跑了。 

根本烦恼有六种,随烦恼有二十种,这都是在四谛法里头的集谛里包着。这个集谛里头,就招引出这么多的烦恼来,所以说「此是集,招感性」。招感什么呢?就招感烦恼。有烦恼就令你得不到真正的智慧,你若想得到真正的智慧,就要把烦恼先降伏了。要降伏烦恼,你要先认识它是烦恼,你才能降伏它。你若不认识它是烦恼,你降个什么呢?降哪一个呢?不知道哪一个是烦恼,你怎么降呢?就好像《楞严经》里讲的,你想去杀贼,就必须先要知道这个贼在什么地方,还要认识贼的面貌。你若不认识贼的面貌,你和这个贼对面走过,你还以为他是好朋友哩!为什么呢?因为你不认识他,所以你不知道原来偷你东西,抢劫你珠宝的就是这个贼。烦恼也是这样子的,你若认识什么是烦恼了,就不会再被烦恼的境界所转,这就可以把烦恼降伏了。 

相关推荐
热点栏目
推荐阅读
以玉抵鹊 以玉抵鹊

以玉抵鹊成语名称以玉抵鹊成语拼音yǐ yù dǐ què成语...

以珠弹雀 以珠弹雀

以珠弹雀成语名称以珠弹雀成语拼音yǐ zhū tán què成...

以狸致鼠 以狸致鼠

以狸致鼠成语名称以狸致鼠成语拼音yǐ lǐ zhì shǔ成...

以白为黑 以白为黑

以白为黑成语名称以白为黑成语拼音yǐ bái wéi hēi成...

以白诋青 以白诋青

以白诋青成语名称以白诋青成语拼音yǐ bái dǐ qīng成...

最新文章
情爱过义,子孙之灾也。 情爱过义,子孙之灾也。

情爱过义,子孙之灾也。...

惊塞雁,起城乌,画屏金鹧 惊塞雁,起城乌,画屏金鹧

惊塞雁,起城乌,画屏金鹧鸪。古诗原文[挑错/完善...

情知已被山遮断,频倚阑干 情知已被山遮断,频倚阑干

情知已被山遮断,频倚阑干不自由。古诗原文[挑错/...

情知已被山遮断,频倚阑干 情知已被山遮断,频倚阑干

情知已被山遮断,频倚阑干不自由。古诗原文[挑错/...

情最难久,故多情人必至寡 情最难久,故多情人必至寡

情最难久,故多情人必至寡情;性自有常,故任性人...

惆怅双鸳不到,幽阶一夜苔 惆怅双鸳不到,幽阶一夜苔

惆怅双鸳不到,幽阶一夜苔生。古诗原文[挑错/完善...

情欲意识,尽属妄心消杀得 情欲意识,尽属妄心消杀得

情欲意识,尽属妄心消杀得,妄心尽而后真心现。...

情由忆生,不忆故无情。_1 情由忆生,不忆故无情。_1

情由忆生,不忆故无情。...

情者文之经,辞者理之纬; 情者文之经,辞者理之纬;

情者文之经,辞者理之纬;经正而后纬成,理定而后...

惆怅南朝事,长江独至今。 惆怅南朝事,长江独至今。

惆怅南朝事,长江独至今。古诗原文[挑错/完善]出自...

友情链接

手机版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