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刚经常识网
标题

宗萨蒋扬钦哲仁波切:末法时期如何做一个修行者(一)

来源:金刚经常识网作者:时间:2019-11-11 09:26:47
今晚的主题是如何在末法时期做一个修行者。我觉得我们做得都不好。 有一次,当释迦牟尼佛教导人的时候,他说:那些受具足戒的比丘,根据戒律来说,在佛的那个时代,如果有一位比丘,能把戒律完完全全地都守住,以及跟在目前,末法时期有一和尚破了所有的戒,只守住一条戒律的情形相比较,佛说,这二位比丘的功德是一样的。因为在佛的那个时候,打扰我们的事情比较少,能够帮助我们趋近法,帮助我们清净修法的机会比较多。末法时
今晚的主题是如何在末法时期做一个修行者。我觉得我们做得都不好。

有一次,当释迦牟尼佛教导人的时候,他说:那些受具足戒的比丘,根据戒律来说,在佛的那个时代,如果有一位比丘,能把戒律完完全全地都守住,以及跟在目前,末法时期有一和尚破了所有的戒,只守住一条戒律的情形相比较,佛说,这二位比丘的功德是一样的。因为在佛的那个时候,打扰我们的事情比较少,能够帮助我们趋近法,帮助我们清净修法的机会比较多。末法时期像现在,虽然佛法本身无高峰期、衰落期,但因末法时期阻碍佛法的事情很多,所以一个人在末法时期修行,所得修行的功德力量,就算比不上佛时期大,也会和那个时候相等。

这不光只是牵涉到时间的问题,“地点”也是一个重要的因素。像住在此地或住在纽约的人会想象在尼泊尔是一个完美修行之地。人的想象不仅仅如此,自己的心里还会憧憬,憧憬自己会到高山去,听着淙淙的流水声,喝着山泉水,在空气清新、人烟罕至的地方。人们对以上之景,或多或少都有这种憧憬,但我们憧憬之时,我们应该看看在憧憬愿望之后是什么东西。

为什么?因为多半人们会被如上这些美好的状况带着走,误以为这种想法和希望代表我们的出离心。就像几年前,我曾经说过的一样,我们应仔细考量我们所具有的、或者我们所认为的出离心,究竟是怎么样的出离心?我一直怀疑这种人──一个一直想往山上躲的人,他所谓的出离心,实际上是一种非常自私又非常以自我为中心的想法。当然,这并不是说所有有此想法的人都是这样,但大部分的具有这一想法的都是如此。

为什么我有这种怀疑呢?因为我发现,当人有这样到偏远山上去的意念时,绝大多数的人,我们多半的原因是想放自己一个长假,因为我们暂时地对变化觉得非常厌烦,也暂时性对交通阻塞觉得非常厌倦。如果我们真得永久性地对世界觉得非常厌倦,真的是这样的话,其实,我们甚至根本不必到偏远的山上去,目前的这个环境、这个地方,我们就可以好好地修行。

但是事实上,我们只是暂时性地对这个生活方式觉得有所厌烦,只是想知道一些新的东西。因为实际上,我们只想暂时性地从交通阻塞、忙碌的生活逃开一阵子,所以在此情况下,去了高山,在那所做的事,毕竟只是表示我想好好享受、轻松一下而已。但对多数人而言,就算跑到山上,也过不到好日子,怎么说呢?因为我们在山上的时候,就在计划着下山以后要做什么。所以,我们真得要看一下什么是出离心。

昨晚,我和一位小姐谈话,我们谈有关“出离心”的问题。那时,我发现这位小姐的脖子上,挂着一个价值非常高贵的东西。我告诉她说:“你绝对不应该这么想,认为佛教是一种阻碍你去享受生命的东西。”很多人都有这种概念,以为佛教是一种阻止或者是享受世界美好的阻碍。

佛教与其说是去阻止你享受这些东西,倒不如说是教导我们如何去享受它。

我记得昨晚与这位小姐讲过:我们一般人当脖子上戴着项链时,我们心里充满着各种希望、各种惧怕、各种骄傲,各种的方式来戴着。因为上述原因,使得我们戴项链时只注意到:“那一面朝外或链子正不正,会不会歪歪的;也许会担心这个项链会不会被偷走,或被摔坏。”换句话说,我们戴着的项链是一串痛苦的项链,那也就是说,在我们本身许多的打扰事情之外,另加了一件事来干扰我们。实际上,如果我们不戴那串项链,或许就会觉得更舒服点。

佛教并不是不允许戴那条项链,佛教是如此认为:如果我们能找到任何东西,都可以戴它,但是当我戴它之时,也同时准备好,当时机变化显示要把它放弃时,我们要随时把它放弃掉。如果照上述的方式戴着项链,那就足以以一种非常优雅的佛教方式来戴它。我觉得非常抱歉,好像有点偏离主题。

现在我们回谈“一个修行者在末法时期该怎么修行”。刚才我从辛亥路坐车到这边来的时候,在车上想到一个主意,所有修行的人,尤其是在台湾修行佛法的人,应该拿出在台湾开汽车的精神:完全没有惧怕、非常勇敢、对任何规则都藐视、开车时心都会从嘴巴跳出来,换句话说,应该具有这种“无畏”的精神。我认为我们实在是缺乏这种精神,同时我们也缺乏这种反叛性,因为我们非常怕社会压力,如果都做到这些,在这上还要加一点幽默感,上述都做得到的话,那么我们大概就可成为一个一九九一年健全的金刚乘修行人。

当我每次去看佛法和平常生活时(生命),实际上在我们生活中可以把二者融合在一起,做出许多许多的事情。但问题是当我们修行佛法时并不是照法本去修行,我们总是把许许多多不同的像、不同颜色、不同的分别带进我们的修行里头,所以使我们的修行变得非常困难。比如说我是修小乘的,所以大乘、金刚乘的事不能做,障碍就这样产生了。

所以当我们把注意力放在各种不同的卷标、各种不同的传承等这些念头时,我们的修行,就变成了对我们生活的一种打扰。

我必须这么讲“我们的修行应该不会使我们忘掉我们每天的承诺”。但实际上我们总是会这么认为:一个好修行者一定是忽视他公司的工作,他一定也不去整理他的床、也不洗碗、小孩也不管,一定得忽视这些东西,在理论上而言,这样想是对的。

\

在修行上来说,当我们谈到修行时,具有这种理论上的了解;当我们实际去修行时,我们就会变成:企图有意从轮回里逃开,并不是丢弃掉,然后企图去修行达到涅槃的法,这种做法是很笨的。举例来说:我们想要洗衣服,认为衣服是很脏的,认为肮脏的东西是对于洁净衣服的打扰;但当真正洗的时候,那时我们完全从污垢离开。若没碰这些污垢,你洗污垢从这些污垢离开它,这时想离开污垢找到想要的清洁,在此情况之下,根本把污垢忘了,怎么可能把这件衣服洗干净呢?

我们如果把轮回放在一边,我们去哪里达到涅槃?我认为:在这个年代的修行佛法的人,第一个得承认,我们在轮回里,然后要好好地在轮回里工作。

我在此要谈三类人。第一类人是什么呢?就是我们现在在街上所看的那一类,他们很幸运,从来没被佛教洗过脑,那类人有一个非常纯净的轮回。第二类是这菩萨,他们已经走在涅槃的道上。第三类就是像我们这样的人,我们生活在轮回里,但我们又同时想象着各种不同的轮回和涅槃,我们想象将轮回丢掉,而去得到涅槃,我们都是属于第三类的人。

对我们而言,我们称不上是一个走在涅槃道上的众生,我们甚至根本不能被称为是轮回里面的众生。你们了解我在此要说什么吗?我们大家都想成佛。我们想作佛,我们想要些什么东西?我们想要得到没有痛苦的状况。但当我们想得到没有痛苦的状况时,难道你不认为我们应该先解决“痛苦”这一问题吗?我们都好似吊在一种状况之中,那种状况充满了可口可乐。以下我讲的,大家可能难以了解,但我希望大家能明了。

我们平常都这么说,轮回是不好的,当我们讲出此话是,实际上等于是表示我们尽一切努力想要留在轮回里。真正的轮回是充满痛苦的,但我们却从来都不努力去改变。我们从书上,老师口中,看到了、听到了很多东西,从那上面制造出了一个新轮回,而想把那个新的轮回丢掉。我们从来就未真正努力想放弃本身真的欲望。因此,我们永远想放弃的欲望只是书上老师告诉我们的欲望,如果我们真得想放弃这些从书上、老师口中得来的欲望,首先,我们必须把这些欲望找来,我们才能够放弃得了,是不是?

我们现在处于何种情况呢?我们本身原来不仅有一轮回,此时我们又学到一个新的轮回,而又再思想制造一个新轮回,你了解我所说的吗?有问题可提出来讨论。

现在我们回头来讨论主题。我认为,你可以做生意人,你也许可做仁波切,你可以作政治家,你可以作科学家;不但如此,你同时可作一个小乘的修行者,可作一个个大乘的修行者,同时也可以修行,做一个密乘的修行者。你不需要改变任何东西,当你学到更多的东西时,并不表示你得把你的卧房弄得乱七八糟,像吉卜赛人算命的地方。我最近看到别人点香,就怕得要命。因为我一看到别人点香,就会想到吉卜赛人算命的地方,有香,香的前面有水晶球。

\

至于如何做一个生意人,当然不用我来告诉你;如何做政治家、如何做律师也不需我说,因为你自己都知道该怎么做。举例来说:你的职业是律师,在你做律师之外,你应该努力地避免伤害到别人,或者制造伤害别人的原因,如果这么做,就可以是一个生意人,同时又是小乘的修行者。我们并不需要跑到泰国去,做一个小乘的修行人;也不必把小乘的经典全部都念过一遍。也许我们会这么说:“不伤害别人,那太简单了。”其实这是相当相当不容易做到的事,这即是佛教最基本的教授。

“不伤害”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就算是身为佛门弟子的我们,也一样不容易做到。我们是否曾经想过,我们有多少时间都在伤害我们的同伴呢?当然这并不表示我们和朋友之间互相砍杀,而是说:至少我们都在别人后面讲过闲话,是吧?好比说:你告诉我,这个人不好,你不要见他。在这种情况下,你就伤害了这个人,伤害了这个人去看仁波切的机会,所以不伤害别人,在这之中,包含了许多微细的事情。所以我在此,得对各位亲爱的朋友这么说:“不伤害别人是非常困难的,所以我们得好好的修行此事。”

相关推荐
热点栏目
推荐阅读
以求一逞 以求一逞

以求一逞成语名称以求一逞成语拼音yǐ qiú yī chěng成...

以水投石 以水投石

以水投石成语名称以水投石成语拼音yǐ shuǐ tóu shí成...

以法为教 以法为教

以法为教成语名称以法为教成语拼音yǐ fǎ wéi jiào成...

以水救水 以水救水

以水救水成语名称以水救水成语拼音yǐ shuǐ jiù shuǐ...

以汤沃雪 以汤沃雪

以汤沃雪成语名称以汤沃雪成语拼音yǐ tāng wò xuě成...

最新文章
情爱过义,子孙之灾也。 情爱过义,子孙之灾也。

情爱过义,子孙之灾也。...

惊塞雁,起城乌,画屏金鹧 惊塞雁,起城乌,画屏金鹧

惊塞雁,起城乌,画屏金鹧鸪。古诗原文[挑错/完善...

情知已被山遮断,频倚阑干 情知已被山遮断,频倚阑干

情知已被山遮断,频倚阑干不自由。古诗原文[挑错/...

情知已被山遮断,频倚阑干 情知已被山遮断,频倚阑干

情知已被山遮断,频倚阑干不自由。古诗原文[挑错/...

情最难久,故多情人必至寡 情最难久,故多情人必至寡

情最难久,故多情人必至寡情;性自有常,故任性人...

惆怅双鸳不到,幽阶一夜苔 惆怅双鸳不到,幽阶一夜苔

惆怅双鸳不到,幽阶一夜苔生。古诗原文[挑错/完善...

情欲意识,尽属妄心消杀得 情欲意识,尽属妄心消杀得

情欲意识,尽属妄心消杀得,妄心尽而后真心现。...

情由忆生,不忆故无情。_1 情由忆生,不忆故无情。_1

情由忆生,不忆故无情。...

情者文之经,辞者理之纬; 情者文之经,辞者理之纬;

情者文之经,辞者理之纬;经正而后纬成,理定而后...

惆怅南朝事,长江独至今。 惆怅南朝事,长江独至今。

惆怅南朝事,长江独至今。古诗原文[挑错/完善]出自...

友情链接

手机版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