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刚经常识网
标题

善导大师二河白道喻图示

来源:金刚经常识网作者:时间:2019-10-12 09:28:44
善导大师二河白道喻图示(增长念佛人往生信心!)水火二河白道喻原文:  又白一切往生人等,今更为行者说一譬喻,守护信心,以防外邪异见之难。何者是也?譬如有人,欲向西行,百千之里。忽然中路说的此人行走在白道上,一直向西而进者,是比喻回向一切修行德业,直接求生西方;所说的听到东岸有劝勉发遣行人寻白道直向西行之声者,是比喻释迦牟尼佛业已灭度,后人不得见佛,但有释迦佛的教法存世可依,即比喻如同声音;所说的或
善导大师二河白道喻图示(增长念佛人往生信心!)善导大师二河白道喻图示水火二河白道喻原文:  又白一切往生人等,今更为行者说一譬喻,守护信心,以防外邪异见之难。何者是也?譬如有人,欲向西行,百千之里。忽然中路

\

,见有二河,一是火河在南,二是水河在北。二河各阔百步,各深无底,南北无边。正水火中间,有一白道,可阔四五寸许。此道从东岸至西岸,亦长百步。其水波浪交过湿道,其火焰亦来烧道。水火相交,常无休息。此人既至空旷迥处,更无人物。多有群贼恶兽,见此人单独,竞来欲杀。此人怖死,直走向西,忽然见此大河,即自念言:此河南北,不见边畔,中间见一白道,极是狭小,二岸相去虽近,何由可行?今日定死不疑。正欲到回,群贼恶兽,渐渐来逼;正欲南北避走,恶兽毒虫,竞来向我;正欲向西,寻道而去,复恐堕此水火二河。当时惶怖,不复可言。即自思念:我今回亦死,住亦死,去亦死,一种不免死者,我宁寻此道,向前而去。既有此道,必应可度。作此念时,东岸忽闻人劝声:仁者!但决定寻此道行,必无死难,若住即死。又西岸有人唤言:汝一心正念直来,我能护汝,众不畏堕于水火之难。此人既闻此遣彼唤,即自正当身心,决定寻道直进,不生疑怯退心。或行一分二分,东岸群贼等唤言:仁者!回来!此道险恶不得过,必死无疑,我等众无恶心相向。此人虽闻唤声,亦不回顾,一心直进,念道而行,须臾即到西岸,永离诸难,善友相见,庆乐无已。此是喻也。次合喻者:言东岸者,即喻此娑婆之火宅也;言西岸者,即喻极乐宝国也;言群贼、恶兽诈亲者,即喻众生六根、六识、六尘、五阴、四大也;言无人空迥泽者,即喻常随恶友,不值真善知识也;言水火二河者,即喻众生贪爱如水、瞋憎如火也;言中间白道四五寸者,即喻众生贪瞋烦恼中,能生清净愿往生心也。乃由贪瞋强故,即喻如水火;善心微故,喻如白道。又水波常湿道者,即喻爱心常起,能染污善心也;又火焰常烧道者,即喻瞋嫌之心,能烧功德之法财也;言人行道上直向西者,即喻回诸行业,直向西方也;言东岸闻人声劝遣,寻道直西进者,即喻释迦已灭,后人不见,由有教法可寻,即喻之如声也;言或行一分二分群贼等唤回者,即喻别解、别行、恶见人等妄说见解,迭相惑乱及自造罪退失也;言西岸上有人唤者,即喻弥陀愿意也;言须臾到西岸,善友相见喜者,即喻众生久沉生死,旷劫轮回,迷倒自缠,无由解脱,仰蒙释迦发遣,指向西方,又藉弥陀悲心招唤,今信顺二尊之意,不顾水火二河,念念无遗,乘彼愿力之道,舍命之后,得生彼国,与佛相见,庆喜何极也。白话简解:释迦发遣言︰仁者但决定寻此道行,必无死难,若住即死。弥陀招唤言︰汝一心正念直来,我能护汝,众不畏堕于水火之难。 善导大师在《观经四帖疏》“三心释”文中有一个比喻,为防止念佛的人不走专修的道路,用这个比喻守护念佛人的信心。大师比喻说: 有一个人在荒野当中,从东向西而行,路途遥远,半路上忽然遇到两条大河,向南是火河,烈火燃烧,看不到边;向北是水河,波涛汹涌,看不到际。两条河各宽百步,水火二河中间有一条白道,大概四五寸宽,从东岸通向西岸一百步,水与火交替漫过白道,一刻不停。 这时,背后杀来追兵,喊声阵阵,刀枪剑戟就来了。他想:这下不行了,如果踏上白道过河,恐怕被水淹死、被火烧死,追兵来了怎么办? 他想向南绕,毒蛇猛兽拦住去路;想向北绕,豺狼虎豹竞相加害,三面环敌,情况危急。 他想:如果停在这里,也是死路一条,想走回头路,也是死路一条,向前过河也可能掉到河里,无论如何都不免一死,不如顺着白道向西而去。既然有这么一条白道,应该可以过去。 他就打定主意,准备顺着白道过河。这时,东岸有人对他说:“某某啊!你就顺这条道过去,必无死难,如果停下来,决定死路一条。”他一听,也就有信心。 西岸又有人呼唤他:“你一心正念直来,就这样过来,我能保护你,不用害怕堕落到水火之中。” 他听到此岸的催这时,东岸有人对他说:“某某啊!你就顺这条道过去,必无死难,如果停下来,决定死路一条。”他一听,也就有信心。 西岸又有人呼唤他:“你一心正念直来,就这样过来,我能保护你,不用害怕堕落到水火之中。” 他听到此岸的催促和彼岸的召唤,立即直身正念,顺道西行。 刚走了几步,东岸又有人喊他:“某某,快回来吧!这条小道很狭窄,肯定过不去,我们对你决无恶意。” 善导大师把这个比喻说完之后,就作了解释:此岸这个人,就是我们十方众生,是我们在座的每一位;茫茫的荒野,代表我们无尽轮转的人生;水火二河,代表我们的贪瞋烦恼,水代表贪心,火代表瞋心;身后追兵及毒蛇猛兽、豺狼虎豹,代表眼耳鼻舌身意六贼,能劫夺我们的功德法财;白道:代表阿弥陀佛的誓愿;东岸的催促,代表释迦牟尼佛的发遣 (释迦牟尼佛说:“众生闻者,应当发愿,愿生彼国。”);西岸的呼唤,代表阿弥陀佛的召唤,“你就这样过来,我能保护你。”促和彼岸的召唤,立即直身正念,顺道西行。 刚走了几步,东岸又有人喊他:“某某,快回来吧!这条小道很狭窄,肯定过不去,我们对你决无恶意。”此人虽然听到这些叫唤声,不为所动,义无反顾,一心直向前进,系念白道而行,很快就到达西岸,永远脱离种种厄难,与西岸上的善友相见,极为庆慰快乐。这是比喻之辞。 善导大师把这个比喻说完之后,就作了解释:此岸这个人,就是我们十方众生,是我们在座的每一位;茫茫的荒野,代表我们无尽轮转的人生;水火二河,代表我们的贪瞋烦恼,水代表贪心,火代表瞋心;身后追兵及毒蛇猛兽、豺狼虎豹,代表眼耳鼻舌身意六贼,能劫夺我们的功德法财;白道:代表阿弥陀佛的誓愿;东岸的催促,代表释迦牟尼佛的发遣 (释迦牟尼佛说:“众生闻者,应当发愿,愿生彼国。”);西岸的呼唤,代表阿弥陀佛的召唤,“你就这样过来,我能保护你。”这则比喻就是非常著名的“二河白道喻”。大安法师解:比如有一个行人,准备向西方行走,到达目的地有百千里之遥。走到半路,忽然见到有两条河,一是火河在南边,二是水河在北边。两条河各宽一百步,河水的深度不可测,南北二河没有边际。在水火二河的正中间,有一条白道,宽有四五寸。这条白道由东岸至西岸,也有百步之宽。水河的波浪常常漫溢浸湿白道,火河的烈焰也常常来焚烧白道。水火相交侵扰白道,没有片刻的休息。此人既已到达旷野空阔之处,了无人烟。此时,有许多强盗与恶兽,见此人孤单一人,争着想来杀他吃他。此人害怕死亡,向西狂奔逃命,忽然见到这两条大河,自己思惟:此河南北不见边际,中间见有一条白道,极为狭小。东西两岸相距虽然很近,但白道狭小,如何能安全地过去呢?看来今日定死无疑了。此人一边如是思惟,一边想沿原路返回,不料后面的群贼与恶兽渐渐包抄上来。此人正欲向南北河岸逃避,而南北方向的恶兽毒虫,也竞相逼近。在东面、南面与北面三边受包围的情况下,此人只得向西面寻那条白道而走,但又害怕掉进水火二河之中。当时那人的惊惶恐怖之心,无以言表。此人端正心神,又自思念:我今日回头也是死,停住不前也是死,向两边逃也是死,现在只剩下一种侥幸逃命的可能,我宁可寻这条白道向前而去。既然有这条白道,必定应当可以度河而过。此人作此思惟时,忽然听到河东岸有劝说的声音:“仁者!只要下定决心沿着这条白道前行,必定不会有死难,如果徘徊不前就会死亡。”与此同时,又听到河西岸有人呼唤的音声:“你只管一心正念直行而来,我能庇护你,不要害怕堕入水火二河的灾难。”此人既听到东岸发遣与西岸呼唤的声音,即时端正身心,下定决心沿此白道直向西进,不生怀疑退怯之心。刚行走十分中之一二分时,东岸的群贼等便向着行人叫唤:“仁者!赶快回来!这条白道险恶,绝对过不去,再往前走,必死无疑,我们对你并无恶意。”此人虽然听到这些叫唤声,不为所动,义无反顾,一心直向前进,系念白道而行,很快就到达西岸,永远脱离种种厄难,与西岸上的善友相见,极为庆慰快乐。这是比喻之辞。下面揭示上述比喻所指的意蕴:所说的东岸,即是比喻此火宅般的娑婆世界;所说的西岸,即是比喻西方极乐国土;所说的群贼、恶兽假装亲善,是比喻众生六根、六识、六尘、五阴和四大;所说的空旷无人的沼泽,是比喻此人经常随逐恶友,不能遇上真善知识;所说的水火二河,即是比喻众生的贪爱如水,瞋憎如火;所说的两河间白道宽约四五寸者,即是比喻在众生的贪瞋烦恼中,能生清净愿往生安养刹土的心。只是由于众生贪瞋烦恼强盛,就用水火来作比喻;愿往生的善心微薄,比喻如四五寸。又说水河的波浪常漫湿白道,是比喻众生常生爱欲心,能染污愿往生的善心;所说的火河的火焰常焚烧白道,是比喻瞋恚嫌恶之心,能烧法财功德林;所

\

说的此人行走在白道上,一直向西而进者,是比喻回向一切修行德业,直接求生西方;所说的听到东岸有劝勉发遣行人寻白道直向西行之声者,是比喻释迦牟尼佛业已灭度,后人不得见佛,但有释迦佛的教法存世可依,即比喻如同声音;所说的或行一分二分,群贼等叫唤此人回头者,是比喻修行其他法门的行者,以其知见,甚至邪见之人等,妄谈见解,递相迷惑扰乱此人,以及自己造下罪业退失道心;所说的西岸上有人呼唤者,即是比喻阿弥陀佛大愿度众生;所说的须臾就到达西岸,善友相见欢喜无限者,是比喻众生长久沉沦生死苦海,旷劫轮回不休,迷惑颠倒,自相缠缚,无由解脱,仰蒙释迦本师发遣,指向西方,又藉阿弥陀佛的悲心召唤,而今信受随顺两土世尊拯济众生的悲愿,不顾水火二河的危险,念念相继,乘托阿弥陀佛以愿力所成就的白道,命终之后,得以往生彼安乐国土,得以与阿弥陀佛相见,庆幸欢喜无量。  【按】水火二河白道喻,寓意深刻,表达了娑婆世界修行人净土起信的普遍性的心路历程。对自力修行绝望之际,随顺两土世尊的发遣与呼唤,信愿求生净土,方是出离轮回险境的唯一出路。感恩阿弥陀佛为我等众生铺设的往生白道,感恩释尊慈悲的宣说。伏冀净业行人恒常玩味此喻,用以守护念佛信心。
相关推荐
热点栏目
推荐阅读
以疏间亲 以疏间亲

以疏间亲成语名称以疏间亲成语拼音yǐ shū jiàn qīn成...

以眼还眼,以牙还牙 以眼还眼,以牙还牙

以眼还眼,以牙还牙成语名称以眼还眼,以牙还牙成...

以玉抵乌 以玉抵乌

以玉抵乌...

以狸至鼠 以狸至鼠

以狸至鼠成语名称以狸至鼠成语拼音yǐ lí zhì shǔ成...

以玉抵鹊 以玉抵鹊

以玉抵鹊成语名称以玉抵鹊成语拼音yǐ yù dǐ què成语...

最新文章
情爱过义,子孙之灾也。 情爱过义,子孙之灾也。

情爱过义,子孙之灾也。...

惊塞雁,起城乌,画屏金鹧 惊塞雁,起城乌,画屏金鹧

惊塞雁,起城乌,画屏金鹧鸪。古诗原文[挑错/完善...

情知已被山遮断,频倚阑干 情知已被山遮断,频倚阑干

情知已被山遮断,频倚阑干不自由。古诗原文[挑错/...

情知已被山遮断,频倚阑干 情知已被山遮断,频倚阑干

情知已被山遮断,频倚阑干不自由。古诗原文[挑错/...

情最难久,故多情人必至寡 情最难久,故多情人必至寡

情最难久,故多情人必至寡情;性自有常,故任性人...

惆怅双鸳不到,幽阶一夜苔 惆怅双鸳不到,幽阶一夜苔

惆怅双鸳不到,幽阶一夜苔生。古诗原文[挑错/完善...

情欲意识,尽属妄心消杀得 情欲意识,尽属妄心消杀得

情欲意识,尽属妄心消杀得,妄心尽而后真心现。...

情由忆生,不忆故无情。_1 情由忆生,不忆故无情。_1

情由忆生,不忆故无情。...

情者文之经,辞者理之纬; 情者文之经,辞者理之纬;

情者文之经,辞者理之纬;经正而后纬成,理定而后...

惆怅南朝事,长江独至今。 惆怅南朝事,长江独至今。

惆怅南朝事,长江独至今。古诗原文[挑错/完善]出自...

友情链接

手机版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