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刚经常识网
标题

向佛教学习企业文化建设

来源:金刚经常识网作者:时间:2019-10-07 09:31:32
企业文化是什么?在做咨询的这几年,发现很多企业家朋友和一些职业经理人朋友很喜欢谈论企业文化,很多专家学者通常把企业文化说得悬忽其悬、奥之又奥,让别人听起来很有道理,但企业文化的本质也没有解释清楚,在企业文化建设操作方面也没有一个系统的东西。mcm バッグ我对企业文化定义是企业在长期经营过程中逐步形成与发展的、带有企业独有特征的价值观念和思维方式以及其外化的企业行为规范的有机统一。如果将人比作企业,
企业文化是什么?在做咨询的这几年,发现很多企业家朋友和一些职业经理人朋友很喜欢谈论企业文化,很多专家学者通常把企业文化说得悬忽其悬、奥之又奥,让别人听起来很有道理,但企业文化的本质也没有解释清楚,在企业文化建设操作方面也没有一个系统的东西。mcm バッグ我对企业文化定义是企业在长期经营过程中逐步形成与发展的、带有企业独有特征的价值观念和思维方式以及其外化的企业行为规范的有机统一。如果将人比作企业,企业文化就像是人的“座右铭”或是“信仰”。一个人要有信仰,同样一个企业要有文化。

  对于一个企业的快速成长来说,企业文化也许并不是最直接的原因,但却是最持久的决定因素。企业文化是员工的‘精神食粮’,是提振团队信心的‘威风锣鼓’,是破浪前行的‘灯塔火炬’。激活文化发展的一池春水,就能消融发展道路上的层层坚冰。

\

  纵观全球著名企业,1837年诞生的宝洁、领先群伦的通用、不断创新的3M、全球排名第一的沃尔玛……这些企业,都具有深深的文化内涵,都凭文化的沉淀而走向成功。所以,企业一年发财靠机遇;两年获利靠领导;3至5年发展靠制度规范;而企业想基业长青、永续经营必须靠企业文化建设。如何来建设企业文化呢?到处都是千年以上的寺院确很少有百年的企业,企业文化建设一定要向佛教学习,下面就分析一下佛教精神与企业文化的关系的。

  1、佛教与企业文化的共通点

  佛教博大精深,特别是隋唐时期,佛教与中国传统文化的结合,对佛教本身的发展起到了极大的推进作用。与其他宗教相比,佛教有一个显著特征,就是承认人自身的伟大,从人本身去寻求真知,既没有中国传统道教的出世观,也没有基督教教、伊斯兰教的原罪说。正是这种以人为本的思想,才使佛教几千来生生不息,被上至达官显贵下至平民庶人所接受。

  从上述不难看出,佛教是不同于其他宗教的一种讲求以人为本的宗教派别。我们一般认为宗教是相信和崇拜超人和超能力的控制力量,而佛认为其本身只是人类的一员,他将他的觉悟、成就、及造诣,完全归功於人的努力与才智。人,而且只有人才能成佛,并且每个人都有成佛的潜能。因此佛教是一种'强调以人为本的,用以规范人的思想、行为的一种强有力的规则体系',这种体系类似于哲学的定义,因此也有人在佛教到底是宗教还是哲学上争论不休。可以看到佛教与企业文化的许多共通点。

  2、佛教精神对于企业文化的借鉴意义

  佛教精神不是简单的佛教教义,而是佛教信仰者身上所具有的一种为人处世的态度,这种处世态度对于在具有深厚东方文化传统的中国建立和完善企业文化有着许多积极意义。以下即是就佛教精神对于企业文化的积极意义所作的阐述:

  经世济众为自己和别人解脱痛苦,是佛教蕴含的一种积极向上的精神。

  佛教的自力拯救不能理解为只追求自我个人的解脱,佛经说:'惟行菩萨行者得成佛,其修独觉禅者永不得成佛'。佛理说佛与众生同出一源,本为一体,岂可有一独悟而众生迷。所以佛教根本上兼济天下而非独善其身,要求把自我拯救建立在每个人的努力并引导众生的共同努力基础上。自度度他、自济济人,或说通过超度他人以求得自己的超度、通过救济别人自求得自己的救济,这是佛教中经世济众的基本精神。

  作为社会组织之一的企业,应该吸纳经世济众的精神,把强烈的社会使命感作为企业追求的终极目标。虽然企业的组织目的就是赢利,但并不表明企业以赢利为唯一目的和准则。其一,企业可以通过其用以获利的产品来给别人带来思想、身体上的解脱,对于企业的经营方式、所经营的产品,都要做到有所为而有所不为。香港李嘉诚先生就曾经力排众议,否决开设赌场的董事会提案。企业经营的产品只有是利他的才会有更广阔的市场前景,才会给企业在任何时期任何地区带来更稳健的经营风格,才能使企业获得更长期的利润。其二,企业通过赢利来帮助企业员工以及社会解脱痛苦、寻求快乐。而企业员工和社会得到企业的帮助后,会自然而然地信奉企业本身所倡导的一些思想和理念。企业树立了经世济众的精神后,通过一定的途径,让企业员工和社会知晓、认同这些精神,会为企业本身的经营带来极大帮助。无论是金蝶'发展软件产业、振兴中华民族'的民族大义,还是商务通'科技让人更轻松'的温情关怀,都会激发企业员工的使命感,使员工工作时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加强,同时也会使社会对企业本身给予更多的信赖,以利于企业自身发展。

  3、众生平等佛教教义不要求人绝对服从于某种意志或力量

  在佛教中,没有创世者与被创造者,没有领导与被领导。佛教中佛与佛弟子的关系,不是领导者与被领导者的关系,而是先觉与后觉、师与徒的关系。释迦佛创立了僧团组织后,没有以领袖自居,而是把自己当成僧团中的一员,与普通僧众一道,持钵乞食,赤足云游。(引自《阿含经》)佛陀之所以提倡众生平等,按佛经佛理所言,在于众生皆有佛性,与佛本来平等一体。按现代组织论的原则是每个人在这个组织中都是平等的,只是在组织中的分工不同。佛只存有大慈大悲之心,而绝无主宰支配众生的意图。而在佛教徒心目中,佛虽福慧双圆、神通广大、自在逍遥、至尊无上、功德无量,却毫无领导者、主宰者的威慑性,而是可亲可敬,可学可效的。在佛教中,佛与人没有不可逾越的界线,人人可以成佛,而在其他宗教中,人永远成不了上帝(领袖或主宰),只能是上帝的奴仆。众生平等是佛教的又一特质和基本精神,对于企业文化而言,众生平等应该作为其基本精神之一,应倡导企业内部员工平等相侍。企业的创立者并非绝对神圣,他可以获得应有的尊重和地位,作为企业里最早为该企业寻找到生存和发展途径,并引导企业进一步发展的重要角色。

  企业的各级领导者是各级团队中具有不同分工承担不同任务的普通一员,领导者不是带领团队去执行他所决策和定义的工作目标,而是与团队的其他人员一道去共同实现大家所认可的工作目标。每位员工都有权利和义务去定义所属团队的目标,也有权利去否决他所在团队的工作目标。在企业里扁平化管理模式应取代A型管理模式,互助观应取代领导观。除平等相待外,企业应尊重每位员工在企业的发展权利,在企业文化里要突出每位员工无论资历深浅、能力大小,只要自己不断努力,都有可能成为领导的观念。每位领导都是帮助员工成功的兄长和朋友,每位员工都希望成为领导以帮助更多的员工成功,这样的企业没有理由不发展壮大。海尔出了著名的'赛马场'策略,使海尔的每位员工都有公平感、成就感,也使海尔的诸多才俊脱颖而出,他们为海尔的发展立下了汗马功劳。

  4、弃恶从善

  “诸恶莫作,众善奉行”是佛教的基本主张,虽然许多宗教都有弃恶从善的主张,但佛教的弃恶从善有独特内容。佛教的善恶观是绝对的善恶观,并附有因果报应说。佛教中的弃恶从善主要包括以下几层意思:

  善恶是从心里滋生出来的,人心的本性无善无恶,因一时的念头所引起的真妄及其衍生的善恶均没有实性,'真赅妄本,妄彻真源',由此善恶不过是真妄分别而导致的后果。

  善恶是可以转化的,去妄存真、弃恶从善是有内在根据的。

  善恶是绝对客观的,没有任何理由或借某种名义,可以行恶而以之为荣。在佛教那里,不可能以佛的名义去征服所谓蛮族,也不可能以佛的名义去屠杀异教徒。善恶是自明的,永远不可能由人自己去做论释。

  每个人必须对自己的言行负责,正所谓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不是不报、时辰未到,在天、人、阿修罗、畜生、饿鬼、地狱这六道轮回中,是上升还是堕落,取决于人自身。总之,以绝对善恶观为核心的劝善止恶是佛教的又一特质和基本精神。

  对于企业文化而言,对应于佛教精神,弃恶从善有以下意义:

  员工本质没有好坏之分,本性没有善恶之分,当他行善时便是行善了,当他行恶时便是行恶了。因此著名的道格拉斯。麦格雷戈(DouglasMcGregor)的人性假设理论应受到挑战,如果持X理论(即人性本恶),就忽略了人从善的根基,如果持Y理论(人性本善),就会缺乏弃恶的主动性。在建设和宣导企业文化时应充分考虑员工从善的根基,并引导员工主动弃恶。

  善恶是可以转化的,对于曾经违反过企业法规的员工不是简单摈弃,而是努力帮助教化。对于曾经为企业带来过利益的员工不能盲目信赖,松懈对其管理和教化。同时,要根据企业员工的善恶行为现象,从企业文化自身去寻找根源,对于能够带来好现象的文化精神要发扬,对于能够带来不好现象的文化精神要抛弃。并且注意在企业文化里应包含更多的宽容精神和引导观念。

  员工出现违反企业规章,损害企业利益的行为,不要轻信其辩解,错了就是错了,即便是好心办了坏事也得受到处罚或谴责。同时注意在企业文化里不要掺杂攻击和蔑视其他企业即便是竞争对手的成分,企业员工和企业本身应树立起自觉与所在的社区和所处行业友善相处的精神。

  企业应渗透褒谴、奖罚的道德和制度体系,让因果报应说在企业文化里具有全新内容得以提升到新的高度。

\

  5、重智尚真

  佛教作为宗教希望寻求的是人的终极归宿,但是佛教却不是一种盲目信仰的宗教。佛教强调发挥人本身具有的智慧,通过现象来看本质,洞彻声色,证悟真如。佛教之所以重智尚真,在于佛教自认为其所认知或了悟的是客观的真理。佛祖不是真理的创造者,只不过是真理的发现者。'如来出世及未出世,法界常住。'(引自《阿含经》),所以佛教更强调'以法为师'。佛教所崇拜的是'真如',而不是佛祖,由此禅宗才敢于唾佛骂祖。佛教如此重智尚真,因而也就崇重理性和实证,佛教徒常会不自觉地奉'实践是检难真理的唯一标准'为圭臬。这与其他宗教的神秘主义截然不同。

  重智尚真对于企业文化的价值,显然不在于其'万法唯心'的主张,而在于重视人的主观能动性,以及不为事物表象所迷惑,崇尚真理、质问权威的精神。

  员工的主观能动性是企业永葆青春的法宝,3M公司为了激励员工的主观创造能力,设立了自己的诺贝尔奖金步奖,在IBM一些富有成果的工程师拿着和总裁一样高的薪水,这些都是企业为了鼓励主观能动性而采取的措施。在企业文化里应明确一点,企业在产品研发、市场拓展、管理制度方面永远没有完全了悟其所有真谛,到达终级目标,还有许多本来就存在的资源和潜力没有被我们利用和挖掘,以此来激励企业员工借助自己的智慧不断探求和接近各自工作领域的真理。对于企业内部乃至行业内的权威,虽不赞成去唾骂,但也要敢于去质问和挑战。在企业文化中应该鼓励员工去发现企业经营中存在的错误和缺陷,并及时去修补经营中存在的错误和缺陷。对于企业已有的文化要不断地在企业经营中去加以检验,以便适当扬弃。敢于对企业已经形成的企业文化挑战,是企业文化中重智尚真的重要体现。

  纵览古今,很多佛教信仰者以特有的佛教精神为人处事,在政治、经济、文化以及自然科学方面作出了杰出贡献。在现代企业经营管理方面,同样有很多人借助佛教精神建立起特有的企业文化,为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谋求自身的独特魅力,为打造百年老店奠定深厚的企业文化基础。双星集团在企业文化里引入佛教精神,取得了非常成功的效果,为佛教精神与企业文化的结合树立了典范。

相关推荐
热点栏目
推荐阅读
以水投石 以水投石

以水投石成语名称以水投石成语拼音yǐ shuǐ tóu shí成...

以法为教 以法为教

以法为教成语名称以法为教成语拼音yǐ fǎ wéi jiào成...

以水救水 以水救水

以水救水成语名称以水救水成语拼音yǐ shuǐ jiù shuǐ...

以汤沃雪 以汤沃雪

以汤沃雪成语名称以汤沃雪成语拼音yǐ tāng wò xuě成...

以火去蛾 以火去蛾

以火去蛾成语名称以火去蛾成语拼音yǐ huǒ qù é成语...

最新文章
情爱过义,子孙之灾也。 情爱过义,子孙之灾也。

情爱过义,子孙之灾也。...

惊塞雁,起城乌,画屏金鹧 惊塞雁,起城乌,画屏金鹧

惊塞雁,起城乌,画屏金鹧鸪。古诗原文[挑错/完善...

情知已被山遮断,频倚阑干 情知已被山遮断,频倚阑干

情知已被山遮断,频倚阑干不自由。古诗原文[挑错/...

情知已被山遮断,频倚阑干 情知已被山遮断,频倚阑干

情知已被山遮断,频倚阑干不自由。古诗原文[挑错/...

情最难久,故多情人必至寡 情最难久,故多情人必至寡

情最难久,故多情人必至寡情;性自有常,故任性人...

惆怅双鸳不到,幽阶一夜苔 惆怅双鸳不到,幽阶一夜苔

惆怅双鸳不到,幽阶一夜苔生。古诗原文[挑错/完善...

情欲意识,尽属妄心消杀得 情欲意识,尽属妄心消杀得

情欲意识,尽属妄心消杀得,妄心尽而后真心现。...

情由忆生,不忆故无情。_1 情由忆生,不忆故无情。_1

情由忆生,不忆故无情。...

情者文之经,辞者理之纬; 情者文之经,辞者理之纬;

情者文之经,辞者理之纬;经正而后纬成,理定而后...

惆怅南朝事,长江独至今。 惆怅南朝事,长江独至今。

惆怅南朝事,长江独至今。古诗原文[挑错/完善]出自...

友情链接

手机版 网站地图